2009年,中國鐵建與沙特簽署合同,承建世界首條穿越沙漠的高鐵——麥麥高鐵,合同金額高達120億元人民幣,預計毛利率8%-10%,被視為黃金項目。
然而9年后,項目虧損40多億,工期超支3倍,堪稱我國海外基建史上最慘痛的教訓之一。
這個被寄予厚望的項目為何最終"賠了夫人又折兵"?巨額虧損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巨額虧損原因
在項目施工的時候,沙特那邊經常對合同要求進行改動,這是項目成本大幅上升的一個重要因素。
就拿空調系統來說,一開始設計標準是能適應 38℃的溫度,施工到一半,沙特要求提高到 46℃。
沙漠地區高溫對設備要求本來就高,溫度提高 8℃后,原來的設備不能用了,得重新研發和采購能適應更高溫度的空調設備。
這不僅讓設備采購花了更多錢,安裝調試也更難了,就連已經鋪好的管線布局都得大規模返工。這些變動就像連鎖反應一樣,導致相關成本急劇增加。
快到交付的時候,沙特又對車站數量和相關要求進行變更,這讓情況變得更糟。
原本規劃建 4 個車站,后來增加到 9 個,這可不只是數量變多,車站的結構形式、面積、功能需求等很多方面都有重大變化。
土石方開挖面積從最初的 200 萬立方米增加到 520 萬立方米,足足多了 1.6 倍。
這么大的工程量變化,讓施工成本遠遠超出了最初的預算。
不僅如此,麥麥高鐵經過的沙漠地區,自然環境特別惡劣。
白天溫度經常高達 55℃,普通的施工設備在這么高的溫度下根本沒法正常工作,得專門研發耐高溫的特殊設備。
這不僅增加了設備的研發成本,設備的運營和維護也需要投入更多資源。
而且沙漠里沙塵暴頻繁,沙塵暴一來,施工現場能見度極低,只能暫停施工。
頻繁的沙塵暴不僅耽誤了工期,還對已經做好的工程造成破壞,后續修復又得花不少錢。
在文化方面,沙特居民宗教信仰濃厚,每周要進行 5 次禮拜,這使得工人每天實際能投入施工的時間只有 3 小時左右。
但即便工作時間少了,工人還是要求拿全額工資,這就增加了人工成本。
另外,宗教習俗還影響了施工的節奏和管理方式,項目團隊得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去適應和協調,施工效率也因此降低,管理成本也增加了。
而且合同本身也有問題,這也是導致項目虧損的重要原因。
合同里對于工程范圍、質量標準、付款方式等關鍵內容規定得不夠清楚準確,后來沙特提出變更和產生爭議就有了隱患。
當沙特頻繁要求變更時,因為合同里沒有明確的處理方式,項目團隊在溝通協商中很被動。
更關鍵的是,后期索賠機制不完善,項目因為變更和環境等因素成本增加后,中國鐵建想通過索賠減少損失,但談判陷入僵局。
沙特找各種理由拒絕補償,合同里又沒有明確有效的索賠條款來保障中方權益,所以中國鐵建沒辦法通過法律和合同途徑獲得應有的賠償,只能自己承擔巨大的損失。
中方的彌補措施
面對項目出現的虧損和問題,中國鐵建首先進行了內部調整,把相關責任人換了。
這樣做體現了企業對項目問題的重視,也是想通過整頓內部管理,避免以后再出現類似的問題。
2011 年 1 月 21 日,中國鐵建和母公司中國鐵建總公司簽了協議,規定從 2010 年 10 月 31 日之后,項目的風險和損失由母公司來承擔。
母公司為此支付了 20.77 億元人民幣,還約定了以后如果索賠成功,收入該怎么分配。
這個把風險轉移給母公司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項目子公司的壓力,讓項目能繼續進行下去,同時也明確了后續索賠的利益分配,為以后可能拿到的索賠收入怎么分打下了基礎。
項目完工后,中國鐵建拿到了麥麥高鐵未來五年的經營權。
有了這個經營權,就可以通過運營高鐵直接獲得收益,能彌補一些建設階段的虧損。
2018 年 6 月,又拿到了麥加輕軌的運營合同,金額是 3.5 億沙特里亞爾,這樣運營收益的時間就更長了。
為了多賺點錢,中國鐵建積極優化運營方案,比如合理調整票價、提高服務質量、優化列車運行時刻等,這樣能吸引更多乘客,提高上座率,進而增加運營收入。
拿到運營權和優化收益的這些措施,讓中國鐵建從原來單純的工程建設者變成了工程運營者,打開了長期賺錢的渠道,讓項目整體收益有了改善的可能。
雖然麥麥高鐵項目虧了錢,但中國鐵建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表現出的實力和擔當,得到了沙特的認可。
沙特給了中國鐵建一個價值 1750 億美元的 “集贊經濟城” 項目,這個項目規模很大,包含了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開發、產業園區等多個領域。
同時,雙方還簽署了 100 億美元的石油購買協議。這些后續合作項目的達成,為中國鐵建在沙特市場的長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 “集贊經濟城” 項目,中國鐵建可以進一步發揮自己在工程建設領域的優勢,參與更多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發展項目,獲得更多業務機會和收益。
石油購買協議的簽署,加強了中沙雙方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實現了互利共贏。
結語
雖說麥麥高鐵項目算一次失敗,但它給中國企業 “走出去” 攢了不少經驗。
在國際市場上打拼,難免會碰到各種困難,只有不斷從失敗里總結經驗,加強管理,提高應對風險的能力,才能在復雜的國際環境里站得住腳,實現長期發展。
相信中國鐵建以后做海外項目,會把這次的教訓記在心里,做事更謹慎、更務實,以后肯定能打造更多成功案例,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開個好頭。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