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Introduction
目前來看,東風日產N7上市即訂單破萬的成績已初顯鋒芒。
3月份,廣汽豐田鉑智3X上市,售價為10.98萬-15.98萬元。當時,這款車以這樣的價格出現,讓行業一片驚呼。但是這款車所產生的影響力并不大,畢竟,作為一款4米6長的緊湊型SUV,大家已經習慣了車市有太多這樣的產品。
直到4月27日,在鉑智3X上市50天后,合資車企中的東風日產,旗下純電車型N7以11.99-14.99萬元的價格上市,終于驚醒了所有人,甚至包括一眾看衰合資品牌的車評人。這可是一款標準的C級轎車,而且還不是樣子貨。
由此,當晚所有人的討論都集中在:剛剛開幕的上海車展讓大家看到了合資品牌轉型的決心,而以東風日產N7和廣汽豐田鉑智3X為代表的日系品牌,在這一輪電動化的浪潮中,率先對國產品牌、尤其是擅長拉踩的新勢力們發起反擊。
如今,日系品牌以破局者姿態殺入,用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和扎實的產品力打破固有格局。這不僅是價格上的針鋒相對,更是技術、供應鏈整合能力的正面交鋒。日系此番反擊,或許會成為合資品牌電動化轉型的轉折點,讓電動化市場的競爭愈發白熱化。
01
為主流用戶而來
在電動化時代,為什么中國的新能源產品能夠快速地對外資品牌進行降維打擊,主要在于三個方面:一是越級的尺寸,二是極具性價比的價格,供應鏈帶來的智能化優勢。現在市面上爆火的新能源產品,基本上符合以上三個要素。
在這方面,外資品牌之所以節節敗退,本質上是猶豫不決的心態。所以說,外資品牌也能推出符合以上三個條件的車型嗎?答案是肯定的,唯一不能確定的是,哪個合資品牌有這樣的勇氣去做這件事情。現在大家看到了,東風日產N7來了。
我們摘取幾款相同價格和相同尺寸、有一定銷量規模和熱度的國產新能源產品,和東風日產N7對比一下,就能發現,東風日產N7這款車,實際上就是以中國的造車思維,去打造這款純電轎車產品。當然,這款車的面世,也確實依賴東風日產中國團隊的努力。
首先,從價格來看,N7的售價區間為11.99-14.99萬元,與同級別的比亞迪秦L、小鵬MONA M03等車型相比,處于同一水平,但其頂配價格比長安啟源A07、比亞迪漢EV等車型更低,使得N7在價格上更具競爭力,能夠滿足預算有限但追求高品質用戶的購車需求。
其次,在車身尺寸方面,N7的車長達到4930mm,僅次于比亞迪漢EV和智界S7,但后兩者的售價高出N7數萬元。同時,N7的軸距為2915mm,接近比亞迪漢EV和智界S7,這意味著N7能以更低的價格提供接近豪華車型的乘坐空間,尤其適合注重舒適性的家庭用戶。
從尺寸和價格的維度來看,東風日產N7絕對稱得上是一款比新勢力還是新勢力的車型。況且,在智能化方面,N7這款車同樣有著不俗的優勢。高通8295P的車機芯片,內置大語言模型,融合了訊飛星火、DeepSeek-R1等AI大模型,基本屬于主流水平。
在智駕方面,配備與Momenta合作開發的一段式端到端組合駕駛輔助大模型,既有高速領航輔助NOA,也有城市記憶領航輔助NOA,同時也支持多場景泊車輔助。要知道,同價位的很多國產車型,都不一定有這樣的智能化配置。
當然,除了東風日產N7擁有主流水平的軟硬件配置外。N7還有一樣國產新能源尤其是新勢力車企所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外資品牌的大廠品質保證。最早的新勢力車企才成立多少年?有多久的制造、品控、驗證的沉淀?
東風日產呢?東風呢?日產呢?作為日產全球化車型,N7繼承了日產品牌在底盤調校、品控標準等方面的成熟體系。有多少人喜歡新勢力,就有多少人不喜歡新勢力。不喜歡的原因很簡單,品牌成立時間太短,甚至連一代車型都沒有翻開過,遠沒有經過市場考驗。
而東風日產N7就是這些消費者“魚和熊掌兼得”的選擇,既有新勢力的產品力,又有大廠背書的品質保證。如果再回到市場上簡單的以“性價比”來論的話,東風日產N7的性價比要比國產品牌高出很多。
為什么這么說,新勢力的擁躉喜歡以前沿配置論英雄。顯然,東風日產N7這樣的價格不是為先鋒們嘗鮮準備的,而是為了滿足絕大多數的主流普通用戶的需求。就像燃油車時代可以相信“邁帕雅凱”,那么在電車時代,可以無條件相信N7。
02
把失去的奪回來
必須承認,最近十年的時間里,中國汽車品牌讓消費者享受到了技術普惠帶來的出行便利。但期間總是有一些不合時宜的聲音冒出,尤其是以新勢力為代表的車企,叫囂著入場,拳打XXX,腳踢XXX,總喜歡站在輿論的制高點。
當然,有競爭才有動力。但,踩一捧一就沒有必要。任何一個汽車品牌,任何一家汽車公司,都有優缺點。就像新勢力有著靈活的市場思維、民營企業有沖勁、國企央企有社會責任意識、外資品牌有品質保證。如果每家都取長補短,這才是健康的發展。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東風日產N7的出現,為略顯浮躁的汽車市場吹來理性與多元的生機。不靠拉踩博眼球,而是憑借扎實技術、可靠品質與合理定價,為消費者提供新選擇。各品牌各展所長、良性競爭,才能讓消費者真正受益。
用實力打破新勢力“一家獨大”的輿論喧囂,讓市場看到傳統車企深厚的底蘊與轉型的魄力,應該說東風日產N7讓喜歡叫囂的車企閉上嘴。它提醒著整個行業,競爭不應只是簡單的互相詆毀與打壓,而應是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過程。
過去幾年,新勢力品牌憑借先發優勢與激進營銷,迅速搶占消費者心智,在純電轎車市場站穩腳跟。而傳統合資車企在電動化轉型的浪潮中,步伐稍顯遲緩,市場份額被不斷蠶食。東風日產也未能幸免,在純電領域的發展面臨諸多挑戰,用戶逐漸流失。
但東風日產并未就此沉淪,而是厚積薄發,精心打磨出N7這款誠意之作。從N7這款車上不難看出,東風日產以破釜沉舟之勢,吹響了反擊的號角。尤其是在競爭白熱化的10-20萬級純電C級轎車市場,東風日產N7以破局者的姿態強勢入場。
這款被寄予厚望的戰略車型,從定價策略到產品定義都透露著“必勝”的決心——不僅要成為細分市場的爆款,更要奪回東風日產在新能源時代失去的市場份額和用戶忠誠度。這絕非簡單的產品迭代,而是一場關乎品牌復興的背水之戰。
東風日產N7的11.99-14.99萬元定價堪稱教科書級的市場切割,這個區間恰好覆蓋了主流家庭購車預算的黃金地帶:向下壓制比亞迪秦L等10萬級車型的升級需求,向上截胡比亞迪漢EV、小鵬P7等20萬級車型的入門用戶。
更巧妙的是,其頂配價格死死卡在15萬元心理關口之下,與競品形成“高半級”的錯位競爭。這種定價策略背后,是東風日產對中國消費者“既要面子又要里子”需求的精準把握——用合資品牌背書+越級空間配置,構建起難以抗拒的性價比誘惑。
截止發稿前,東風日產N7訂單上市即破萬,這樣的成績已初顯鋒芒,但真正的考驗在于能否維持6個月以上的銷量爬坡,在比亞迪、吉利、小鵬、零跑等強敵環伺中守住陣地。若這一戰成功,東風日產便可繼續大展拳腳了。
責編:楊晶 編輯:何增榮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