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企鵝吃喝指南
作為一個熱衷于各種地方小館的編輯,我日常有一大固定愛好:挖掘上海各種好吃的地方面特色面。
最近上海又開出不少面館,勤勤懇懇吃了半個月(沒胖,別擔心),久違為大家帶來一期面條合集。
這次的面館,風格跨度很大,但保證每一碗都是我細細篩選過的精華。
本地小眾面賽道,就有不少驚喜:滬上頂流蘭州牛肉面館的隱藏吃法,到一碗(目前為止)上海出品最佳的鎮江鍋蓋面;
洋氣的外國碳水,也找了幾家:一家藏在日料店里的小眾烏冬,冰涼爽滑像是吃果凍,絕對是夏日救星。
連最愛的手工意面也交出來了!喏,包了五種芝士烤到焦脆,就是奶香炸彈!
01 酸甜香辣頂流牛肉面
金強絕對是上海近期最火的一家面館。從蘭州開來,迅速開出分店,號稱“上海蘭州牛肉面三巨頭”之一,飯點排隊都排出好幾米……
上海如今牛肉面眾多,金強為什么依然能火成這樣?
因為這碗金強拌面是真香?。〉谝淮稳コ缘臅r候,朋友吃完一碗意猶未盡,直接炫了兩碗,之后也不斷回訪。
上海的蘭州牛肉面大多主打湯面,而拌面沒有湯汁陪伴,就更考驗面條本身,以及油辣子風味和調味功力。
金強這隱藏款“蕎麥棱”,爽滑勁道棱角分明,是能做招牌的。
入口微硬口感扎實,咀嚼起來又“砰砰”彈起來,裹滿濃郁的調料,每一口對手工面愛好者來說,都是極致享受。
不同于常規的“毛細、二細、韭葉、薄寬”,“蕎麥棱”和“二道子”是比較特殊的面型,店里并不會主動詢問,需要自己告訴出餐口小哥(小哥只會問寬細,想要更細分的面條類型,要主動告知)。
拌面為何蕎麥棱最佳?是因為它的面型是實心立方體,相比一般的面更有嚼頭,而且表面有縫隙,更能掛住調料。
制作工藝也更復雜,要先把面團揉成三角形長條,再扯成二細,成品夠規整的話應該有6個平面,這算是蘭州的拉面師傅的基本功。
金強的師傅還是穩的,后廚明檔能看得清清楚楚,每個出餐口后,一人揉面、一人扯面、一人燙面、一人裝碗放調料。不僅技術扎實,節奏也非??欤麄€過程行云流水。
也正因如此,看似很長的取面隊伍,其實過得也非???,一碗面基本不會等很久。
調料其實簡單,無非油潑辣子、糖醋,但加的這一勺麻醬非常關鍵!
因為油辣子深邃的香氣和糖醋的酸甜,都被麻醬吸收牢牢裹住面條,面條又撈得干爽,入口真是張力十足。
一碗拌面15元,再要一份鹵到酥嫩入味的牛腱子(15元,比鹵牛肉貴2元,但帶筋,更香更好吃),最后一碟清口小菜(5元,雙拼,推薦長條蘿卜和木耳,爽脆酸甜很解膩),買單35元。
講真,在隨便一碗澆頭面就要三十大幾的上海,性價比其實蠻高的。而且它還24小時營業,能在任何時刻吃到這樣一碗拌面,真的會感動好嘛!
02 湯鮮面彈的手工鍋蓋面
絕對是目前我在上海吃到最好吃的一碗鎮江鍋蓋面!
作為手工面愛好者,我愿意驅車10公里去吃,面湯都要喝個精光的那種。
最最推薦你們點的就是這家的蝴蝶片面。
首先面本身絕對過關,入口有種刀削的柔滑感,但嚼起來彈韌感恰到好處,有種粗烏冬+拉面合二為一的美感,根本舍不得吸溜,只想一口一口慢慢品。
看面條賣相,是正宗的小刀面沒錯了,老板鎮江人,專門從老家定制每日運來,雖然少了跳面那種極度的彈脆感,但也更容易接受。
手搟的小刀面,要經過揉面、跳面、搟面、鍘面四個步驟,整個過程真的很動感!
“跳面”,和竹升面的制作過程很像:制面師傅會坐在長竹竿上,調動下半身的力量,單腳貼地跳動,反復壓面團。壓制后的面團,變成了一張結實的大餅。
鎮江鍋蓋面除了面,還格外講究湯底。
這一碗經典的紅湯底出品不錯:喝一口,香醇而清透,淡淡的香料鹵水氣息混合著微妙的咸鮮感,回味仍是裊裊不斷的清鮮滋味。
同時還有海量粗顆粒的黑胡椒、五香豆腐干、豆芽、蒜苗段,為湯增了一抹辛香和清新。
特別是黑胡椒霸道又溫暖的香氣十分提味,吃到最后人會微微冒汗~
問過老板,這湯底也是他們自己熬制的,在鎮江本地自然是標配,但在上海還是很難得的。
除了自己熬的湯,每碗面的碗底還要先鋪一層醬油和厚厚的豬油,紅湯沖散豬油化作晶亮的油花,隨著面一同入口,能不銷魂嘛……
在鎮江,用心的面館都要自己熬一鍋湯鹵,用上十幾種香料,地龍、桂皮、八角、茴香等等,至于香料的具體比例,就是每家的秘密和特色。
再來說澆頭,蝴蝶片就是鱔魚,去骨切段展開后形似蝴蝶。
他家的蝴蝶片汆燙后脆生生顫巍巍,入口特別嫩,沒一點腥味,浸在湯里還滲出絲絲鮮甜。
還可以根據自己喜好加醋,鎮江本地人看這個醋就懂多地道:是土著才知道的金梅醋(出口轉內銷產品,因為只有本地和國外才能買到)!
它的滋味非常香醇,又比普通的香醋多了幾絲輕盈的酸度,和面一起吃很點睛。
這家還有白湯(非長魚骨,是筒骨熬制的)和拌面,澆頭選擇也頗多(鎮江特色的肴肉、獅子頭等等)。
腰花大腸拌面也好吃!同樣是小刀面,老板撈面時水份抖得干,配上醬油、豬油等調味,入口絲毫不發黏,依然爽滑筋道。
腰花清湯汆熟,厚實脆嫩,沒什么異味;大腸是紅鹵,彈嫩入味(不是那種耙爛的口感,喜歡),兩者配拌面香的不得了。
03 鑊氣十足湯都想喝光的炒澆面
這大概是這個春天吃過最鮮美、最春意盎然、同時也最有鑊氣的一碗湯面了。
青雪菜的生脆水靈、冬筍的脆嫩清甜、還有蘑菇的鮮和腰花的香,全都溶在豬油爆炒沖煮出的濃湯中,香得人欲罷不能。
這家新開的面館主打現炒澆頭,不走本幫面那種濃油赤醬,而是湖州本地秀麗清鮮的風格。
格外喜歡這碗雪冬腰花面,搭配、火候、調味都無可挑剔。有拌面和湯面可選,點單小哥會根據澆頭類型推薦做法,比如這一碗就更適合做湯面,才能凸顯鮮味。
雪菜是青雪菜,發酵程度很輕,帶出一點點鮮味;冬筍切片,還帶不少薄嫩的筍衣,有種比春筍更扎實的甜。
此外又放了蘑菇,用豬油一同爆炒,然后倒入開水,才得到這一鍋濃醇的湯。
這樣一鍋一煮的現炒湯頭,遠比普通的湯頭來得濃郁,香氣和入口的厚重感都多出幾倍,上桌熱氣騰騰還保留著炒澆的澎湃鑊氣。
腰花處理得真好,切十字花刀,吃起來彈嫩還帶點脆感,沒有一絲腥味。
料給的也大方,別看它切得略小,但面嗦完湯見底,都還撈不完!
面是常見的細面,柔滑的口感,不會特別有筋骨,但泡在湯里吃到最后也不覺得軟爛。
整碗面吃的就是食材本身的鮮味,口感雖濃但調味并不重,非常舒心。
吃面搭檔,還推薦你們要一個肉丸子,再搭一個百葉包肉。
丸子是湖州當地的特產,并非鮮肉,而是類似臘香腸,是腌制的臘肉。咬開是大粒晶瑩透亮的肉餡,油潤咸香,空口吃都非常好吃。
百葉包外皮柔嫩,里面的肉餡也很鮮美,肉香味足。
他家的拌面也很好吃,蝦爆鱔是典型的湖州風格,不會下過重的醬油和糖,一點點青椒提升清新香氣,追求一個調和平衡。
鱔魚細嫩微焦裹著料汁的香氣,河蝦仁滑嫩水靈,連大蒜都被煸出焦邊,和面一起吃也太幸福了!
04 辛香不辣超落胃的姜湯海鮮面
家旁邊新開的海鮮面館,我一周也就去了三四次吧!
看湯色就知道很穩,略微發灰的姜湯湯底,大概率是有用干姜片熬制的,而非直接加姜汁呈現的淡黃色(很多面館為了省事直接加姜汁,生姜味太重,醇厚度也不夠)。
既有明顯的姜本身的馥郁辛香,又沒有辣意,溫和而醇厚。
但光有姜湯并不會這么好喝,最最提味的是鰻鲞、香菇和金針!
風干的鰻魚濃縮了鮮味和香氣,釋放出濃濃海味,而香菇和金針也送去深沉的干貨風味,讓湯的觸感要更厚重。
店里口味不少,但是我最安心的選擇是小網海鮮,就是近海小漁船捕撈的海鮮,一般要比遠海大船作業的更新鮮。
這湯里放了生蠔仔、蛤蜊、蟶子、蝦、鯧魚等等不同品類,非常豐富,食材也新鮮。
原本就濃的姜湯,再吸收這各色新鮮海鮮的鮮味,有時候真想不要面,單點一碗姜湯小海鮮喝到飽……
每碗面里會加一個荷包蛋,是那種蓬松暄軟像蛋餅的云朵蛋!
沒有焦邊,入口只有柔軟,豐富的孔隙吸滿了海鮮湯汁,美滋滋。
本地人大多愛吃米粉或面,我則更愛吃店里自制的手搟面。
雖說是手搟面,但并不過分筋道,加了蕎麥所以色澤較深,而且形狀略扁。口感滑爽吃口不黏不軟,細嚼還有淡淡的雜糧香,和海鮮姜湯一同吸溜很過癮。
oh對了,這家的炒面和炒年糕也不錯,放蛋和海鮮一起炒,干爽有鍋氣。
火力大,蛋、蝦、面都帶著褐色的焦邊,干香濃郁。
05 奶香爆炸的罪惡手工意面
在風很大的新開意面店,和曾經愛過的老店屢屢受挫后,還是沖去SENSO吃了盤手工意大利面卷。
鋪滿盤底的奶酪+裹著煙熏咸肉、芝士醬和節瓜的手工面卷,入口面香和奶酪的澎湃奶香鮮美,席卷整個味蕾……
啊,真是每次吃到都舒服到心底的卡路里滋味啊。
這家店開了挺久的,老板是意大利人,雖然其它菜不算出彩,但這一盤意大利面真的絕了,饞癮發作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他家。
這款面,叫做Rosette,在國內的意面店還是相對少見的。做法也要比一般面麻煩一點,把綠色寬面卷起來,包奶酪肉餡蔬菜一起去焗烤。
奶香炸裂是它最致命的優勢,馬蘇里拉給的量非常足,用勺子舀起來的時候拉絲像瀑布般傾瀉而下,散發著迷迭香的草本氣息。
內餡還填了四種混合芝士醬,咀嚼時精彩紛呈,回味還有濃濃奶味和咸鮮風味~
手工面卷也是口感絕妙,外層烤干,但并不硬,而是酥脆的口感;內部的面卷接近燜熟,厚重濕潤但不黏軟,保留了手工面應有的嚼勁。
面卷里除了奶酪醬,還搭配了節瓜和speck(來自意北的一種鹽漬風干熏火腿)。火腿片薄而有嚼感,煙熏味很足,而且鹽漬帶來的咸味突出,又極度放大了奶香和肉味。
這就是一盤非常罪惡肥胖,最能激起人原始洶涌食欲的玩意兒,價格不便宜,但吃完保證心情愉悅,肚子飽足。
06 清涼沁爽像果凍的鮮爽烏冬面
沒想到在上海也能吃到正宗的五島烏冬!
不愧是我大長寧啊,還有什么日料品類是長寧找不到的。
這家店并非烏冬專門店,是主打鮮魚和下酒菜的日料老鋪。
但店內除了自家制的手工烏冬面,還提供秋田的稻庭烏冬,和長崎的五島烏冬兩種進口烏冬,日本三大烏冬占了倆,比不少烏冬店還要專業。
五島烏冬最大的特色在面條本身:因為五島烏冬,在抻面時還會加入山茶油,成品會更柔滑,仿佛果凍,甚至可以用有“肉感”來形容。
為了搭配凸顯面條這個滑嫩的特點,蘸料也是朝著鮮美爽滑方向去的:
一整粒生雞蛋,打散后加入事先調好的出汁+柚子醬油,還有蔥碎、姜泥、紫菜、芝麻等配料。
你把這面條在蘸水里打個滾,裹上滿滿雞蛋液,入口第一個字——爽,第二個字——鮮!
柚子醬油的清爽撲面而來,還有幽微的柚子胡椒酸辛感,出汁的鮮托住輕盈的果酸,掛著如此爽滑的烏冬面,也不會覺得弱。
本人還有個更罪惡的吃法:
點一盤當日新鮮的魚生,鰤魚、小竹莢、三文魚都行,越肥越好。
一塊魚、一卷面,一起入口,肥美軟糯的魚肉更凸顯面的彈滑,魚鮮和脂肪的甘甜加長了回味和滿足感,妙啊。
07 香辣過癮的巨無霸韓式海鮮面
講真,出品挺網紅的一家店,而且吃完竟然真挺超出預期的。
光看賣相就挺心動的:這么大一碗海鮮面,上面鋪著整只的大魷魚,誰看著能不心動??!
帥氣小哥還要等你先拍好照,再來幫你把魷魚剪成適合入口的圈圈,這服務體驗不就上來了嗎~
韓國人開網紅店是有一套的哦!
魷魚新鮮,QQ彈彈,鮮甜度和海味都有,而且個頭大到可以單獨拿出去炒一盤菜……
可能是被你滬物價pua太久,看到這只魷魚都感覺賺了。
湯頭該怎么形容呢——高級的辛拉面+不倒翁金拉面海鮮味的結合版(兩個都是韓式泡面,愛吃韓料的朋友肯定知道)。
既有泡面那種刺激味蕾的強烈風味,又足夠濃郁鮮醇,就是偶爾深夜饞癮大發會非常想念的正宗味道!
湯里除了魷魚,還放了泡發的魷魚花、蝦仁、蛤蜊、豆芽等等配菜,算是韓式海鮮面標配。
面條,對我這種手搟面愛好者來說稍微有點寂寞,一邊吃一邊很想打包一份金強的韭葉面放進去……
店里還有自助煎蛋機,旁邊的紅殼雞蛋自取自煎,倒也蠻有趣的(對吧,韓國人真的會開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