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羊城派報道,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目前中美之間未進行任何經貿談判。任何關于中美經貿談判進展的說法都是捕風捉影,沒有事實依據。在商務部當天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問,美國財長貝森特表示同中國的貿易戰“無法持續”,美國總統特朗普也表示并不會同中國采取強硬姿態。那么,中方會同美國開展貿易談判嗎?發言人說,中方立場始終如一,對磋商、對話持開放態度。但是,任何形式的磋商談判都必須在相互尊重基礎上以平等方式進行。
美國財長貝森特(資料圖)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威脅,如果中方不撤銷對美國進口商品34%的新增關稅,特朗普政府對中國進口商品再加征50%關稅,另外和中方的貿易對話將會被取消,美方也會立刻開始和其他貿易伙伴的談判。特朗普之所以發出如此瘋狂的威脅,直接原因是,在特朗普對中國強加34%的關稅之后,中方進行了對等反制,不僅對美國商品加征了34%的關稅,還對美國進行稀土資源斷供,讓美國非常難受。另一方面,中國的反制行動直接打臉了美國,讓特朗普極沒面子。
三周前,中國“十一箭齊發”,對美啟動新一輪反制,涵蓋農產品、能源、科技等多個關鍵領域,精準打擊美國痛點。在美國國內,貿易戰的負面效應正在快速發酵:農民叫苦,制造業外遷,通脹高企,消費者買單。而中國則通過多元化戰略,逐步降低對美依賴。大豆進口由美國轉向巴西、阿根廷,液化天然氣暫停采購70天,關鍵技術自主可控體系加速建設。這些變化令特朗普陷入了“打不動也談不成”的困境。
自“對等關稅”生效以來,美股、美元、美債三大市場接連暴跌,這不僅沖擊了投資者的信心,也讓特朗普政府明白,如果任由局勢發展下去,尤其是在中美目前沒有談判跡象的情況下,由此所帶來的損失將是難以控制的。不僅如此,在關稅戰的背景下,美國通脹率走高,民眾的生活成本也隨之上漲,進而所帶來的的一系列負面影響,正在沖擊特朗普的執政基礎。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只有營造“中美正在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并且美方在談判上占據主動地位”的假象,才能安撫住市場的情緒。
美國制造業(資料圖)
從美國國內來看,加征關稅導致消費者購買進口商品成本大幅上升,實際購買力下降,沖擊國內消費市場。以特里精密騎行服裝公司為例,今年已為進口商品多支付2.5萬美元關稅,2026年預計面臨120萬美元關稅成本,關稅重負讓企業難以生存,充分說明關稅最終轉嫁到美國企業和消費者身上。換言之,關稅戰現時非但無法削弱中國,反倒先重創了美國制造業。
過去八年貿易戰已經證明,美方加征關稅不僅解決不了貿易不平衡問題,還會使自身經濟雪上加霜。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24年美國貿易逆差達1.21萬億美元,比2017年美國政府開打全球關稅戰之前上升了50%。2018年至2024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從3233.3億美元升至3610億美元。由于美國政府執意要“內病”外治,深陷債務危機與通脹危機無法自拔,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僅激起國際社會的猛烈抨擊與反對,更是加劇了美國經濟大衰退的風險。
中美貿易(資料圖)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杰弗里·薩克斯在會上表示,美國與全球多國出現貿易逆差,是美國支出超過收入的一種反映。美國之所以入不敷出,主要是因為美國巨大的財政赤字和低迷的儲蓄率。美國政府將自身政策的后果歸咎于他國,稱他國“占美國便宜”,這是完全站不住腳的。“貿易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美國的單邊主義和經濟霸權主義既無理也無效。解決問題和彌合分歧的最好方式,是中美通過平等對話,尋求互利合作的路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