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食沙拉、代餐奶昔、低碳水主食、復合果蔬汁、預制輕食菜品……在國家對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導、消費者需求增長的雙重作用下,我國輕食產業正在加速擴容。
據歐睿國際發布的報告《“數”讀輕食產業的確定性增長機會》,2023年國內代餐輕食市場規模超過1600億元,預計未來五年年均增速達30%。不斷增長的行業數據吸引越來越多的品牌入局,市場投融資動作活躍,傳統餐飲企業跨界輕食賽道,新晉輕食品牌加速產品創新,以期在千億規模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與此同時,熱度之下的輕食、代餐缺乏強制性統一標準,產品品控問題時有發生,種種“短板”仍有待行業補齊。
輕食賽道加速擴容
與傳統的代餐粉、代餐餅干、果蔬汁、沙拉等產品相比,如今的輕食概念逐漸泛化。
“輕食”不再特指某種食物,而是具有均衡、健康、簡單屬性的各類食品與飲食方式,范圍擴大到乳制品、新鮮果蔬、調味品、營養膳食補充劑、現制飲品、休閑零食、堂食餐飲、預制輕食菜品、外賣輕食等。
近幾年,輕食屬性產品熱度走高,高蛋白、低糖、低鹽、低脂食品持續增長。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17年—2023年,國內無糖及低糖食品市場規模從5525.7億元增至6796.3億元,預計2027年達到9040.4億元;零脂及低脂食品市場規模從2439.1億元增至2823.1億元,預計2027年達到3748.8億元;高蛋白食品市場規模從1044.8億元增至1845.4億元,預計2027年達到2701.1億元。
據未來輕食產業研究報告中心發布的《2024年度輕食產業數據報告》,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抖音平臺上銷售最好的幾大輕食品類涵蓋雞胸肉和土雞、調味汁/調味料、即食產品、主食類、烘焙產品、代餐等;該平臺單品銷售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輕食品牌包括食者道、大希地、不集、三德子、蒲花島、袋鼠先生、董小姐、薄荷生活等。
4月27日,北京某便利店銷售的輕食產品。 新京報記者 郭鐵 攝
政策引導疊加市場需求,驅動輕食市場快速增長。政策方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引導合理膳食,到2030年全國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降低20%,超重、肥胖人口增長速度明顯放緩等目標。2025年3月,國家衛健委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實施“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在此之前,國家衛健委發布《成人肥胖食養指南(2024年版)》,“手把手”教學減肥。
需求方面,消費者健康意識不斷提升,更加注重選擇健康的食品飲料。歐睿國際報告數據顯示,分別有42%和50%的消費者會選擇減少飲食中的脂肪和糖分含量,65%的消費者會為了健康而選擇天然食品,有57%的消費者會為了消化健康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食品,44%的消費者愿意選擇營養且便宜的食品。
輕食消費者主要集中在年輕、高學歷、高收入群體。其中,80后、90后的消費者占比超過70%,他們注重生活品質,追求健康與時尚。女性消費者略多于男性,占比約55%。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的消費者對輕食的接受度也更高。
投融資動作活躍
在政策與需求的雙重“刺激”下,輕食行業新品牌陸續涌現。企查查數據顯示,2022年—2024年,新成立的輕食相關企業數量分別為3690個、4248個、4573個。與此同時,傳統食品品牌也通過引入新技術升級產品工藝、調整配方。
不斷增長的行業數據令輕食品牌獲得資本關注。據IT桔子、觀研天下數據,自2013年輕食概念在國內大范圍傳播后,其經歷了由冷漸熱、再遇冷、再變熱的過程。2023年,我國輕食行業資本市場逐漸升溫,相關投資事件有3起,已披露投資金額為1.06億元。
以全麥烘焙為核心的七年五季,2019年獲得眾海鴻嘉天使輪融資,此后又拿到A輪和A+輪融資;瘦身減肥解決方案提供商“薄荷健康”,2011年至2021完成6輪融資,其中D輪融資金額達到20億元;輕食品牌“鯊魚菲特”,2020年至2023年拿到5輪融資,其中B輪融資金額達到億元規模。2020年12月,“田園主義”品牌方杭州輕食主義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獲得元氣森林入股,2021年獲得Pre-A輪融資,2024年7月再次獲得A輪融資。
此前號稱全麥面包銷量第一的田園主義,還透露出上市野心。據《泰州日報》2021年9月3日報道,總投資達5億元的田園主義面包工廠于2021年7月中旬在泰州興化投產。田園主義創始人之一、杭州輕食主義公司董事薛磊當時透露,興化工廠投產后,田園主義全麥面包產能可擴大3倍—5倍,計劃5年內在主板上市。
輕食餐飲創新突圍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中國輕食餐廳的起源應該從2002年第一家新元素餐廳開始。紅餐大數據顯示,較為知名的沙野輕食現有門店283家,蔓味輕食現有門店335家,Wagas沃歌斯擁有門店232家,超級碗91家。其他輕食品牌的門店數大多不超過百家,一些品牌的門店數量僅為個位數。
曾經的網紅輕食品牌如“米有沙拉”、“好色派沙拉”等,如今幾乎沒有消息。2015年,靠著“三百半裸斯巴達肌肉男”走在北京街道上送沙拉、隨后因擾亂公眾秩序被公安部門叫停的“甜心搖滾沙拉”,2019年業務停擺。有“輕食鼻祖”之稱的新元素餐廳也在2021年底宣布進入破產清算流程。Wagas沃歌斯則在2022年傳出品牌易主消息,安宏資本宣布從Wagas創始人手中收購60%的股權。全國門店數一度突破50家的“米有沙拉”也因經營不善逐漸退出市場……暴露出初代輕食沙拉品牌在中國的“水土不服”。
另據NCBD(餐寶典)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輕食沙拉市場規模達到141.8億元,同比增長18.7%,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達到165.8億元,但輕食口味不佳、價格偏貴、復購率低等“瓶頸問題”亟須解決。從品類存活率來看,輕食餐飲企業2023年閉店率為27.0%,高于餐飲行業平均值22.6%,屬于“高危品類”。
市場競爭激烈和消費需求升級,迫使輕食餐飲品牌不斷創新,打造出更符合本土需求的“新式輕食”。以成立于2015年的Foodbowl超級碗為例,其“碗”里不僅有雞胸肉、三文魚等常見輕食食材,還配上谷物飯,加入黑豆醬、辣白菜,這種富有中式特色的口味搭配更易被消費者接受。同時,相比于輕食中多慣用的生冷食材,很多輕食餐飲企業以“暖”為關鍵詞,對食材進行熟制處理,并推薦消費者加熱食用。
從“健康中國2030”戰略到“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以新鮮、健康為亮點的輕食品類再次迎來機遇。不少傳統餐飲品牌瞄準輕食賽道,肯德基、麥當勞、吉野家、袁記云餃、老鄉雞等品牌都紛紛跨界嘗試“控卡”產品、套餐。
尚無強制性統一標準
口味單一、價格較高、統一標準缺失,被認為是輕食市場當前面臨的幾大問題。新京報記者近日走訪市場發現,不同種類的輕食、代餐產品執行標準不一,各品牌對于產品的實際“功效”處于自說自話狀態,消費者缺乏判斷產品優劣的權威依據。
就主打補充果蔬概念的“液體沙拉”而言,有產品執行GB/T31121《果蔬汁類及其飲料》標準,有產品執行的是GB710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飲料》;就“低碳面包”而言,一些產品執行的是GB709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糕點、面包》,有一些執行的是GB/T20977《糕點通則》,還有一些執行的是GB/T20981《面包質量通則》;在代餐奶昔領域,有產品執行GB1964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沖調谷物制品》,有的執行GB/T29602《固體飲料》標準,有的執行GB2415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運動營養食品通則》;還有一些速食類輕食,如燕麥蒸餃、輕食餐,執行的是GB1929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速凍面米與調制食品》……
中國烹飪協會2022年發布的《輕食營養配餐設計指南》明確輕食定義為,“控制總能量(減少脂肪和鈉的攝入),同時保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微量營養素的均衡”,但缺少執行細則、標準體系和監管機制。2025年1月,上海市消保委公布60款輕食樣品的測評結果顯示,輕食樣品食材豐富、搭配多樣,不同消費者、商家對輕食的認知和定位都存在差異。
由于缺乏統一的強制性標準,許多輕食類產品一味強調低脂肪、低碳水、低熱量等賣點,易對消費者合理均衡膳食形成誤導。例如,一些“液體沙拉”產品宣稱補充每日所需蔬菜,一袋約等于384克新鮮果蔬,實際僅指膳食纖維含量。還有一些魔芋蛋糕、魔芋面等產品強調低卡、低脂、低碳水,但蛋白質含量偏低。
2020年,由中國營養學會發布、中國營養學會營養健康研究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等多家單位參與起草的T/CNSS002-2019《代餐食品》團體標準實施。相關編制說明提出,近年來我國代餐食品行業快速發展,市場上各類代餐粉、代餐棒等大多以普通食品形式生產加工,在產品銷售中多宣稱通過飲食替代方式幫助消費者控制體重,但缺乏科學統一標準,市場已暴露出因缺乏統一標準而導致的產品配方不科學、產品使用不規范、產品質量良莠不齊、企業夸大宣傳、消費者無從選擇、市場混亂等問題。
工作組對市場上常見的24種代餐食品進行統計發現,1款產品能量達到每餐835kJ(200kcal),有4款接近835kJ(200kcal),80%以上的產品每餐能量達不到200kcal(千卡),并建議搭配牛奶、果蔬等其他膳食。而參考國際代餐食品標準,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歐盟、澳新都對代餐食品每餐能量攝入有最低值規定,即不少于200kcal或225kcal。加拿大關于代餐的規定還指出,代餐食品需要滿足直接食用或者按照產品說明搭配水、純牛奶、低脂奶或脫脂奶,每份代餐食品能量需達到225kcal(945kJ)。
《代餐食品》團標建議,代餐食品每餐提供能量應大于835kJ(200kcal),不高于1670kJ(400kcal),用于代替一餐或兩餐的營養。“部分代餐食品”需要搭配牛奶、蔬果等膳食,建議每份提供能量不低于80kcal(334kJ),小于200kcal(835kJ)。為避免用極低能量膳食,長期食用代餐食品或“部分代餐食品”,每日最低攝入能量建議不低于800kcal。
上海市消保委認為,輕食領域尚缺乏統一的行業共識,各品牌依據自身特色對輕食概念進行多元化詮釋。構建一套內容更為詳盡、覆蓋企業范圍更廣的輕食標準,對于激發行業創新潛能、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品控問題時有發生
除缺乏統一標準外,輕食代餐產品品控問題也時有發生。
很多餐飲品牌的能量碗和沙拉打出“暖食”概念,但食材依舊生冷,較傳統餐飲存在更多污染風險。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認為,沒有經過熱烹調的涼拌果蔬可能有致病菌污染,蔬菜原料可能受到寄生蟲卵和其他污染物的污染。像輕食使用較多的三文魚,由于環境和養殖條件不同,有的三文魚經檢測發現有異尖線蟲等。2024年,有媒體在探訪數家網紅輕食店發現,制作輕食的食材沒有冷藏保存,放在冷柜保存的食材也沒有加蓋。經送檢,4份輕食均存在大腸菌群超標問題。
營養成分宣傳得天花亂墜,實際檢測值卻與標示值存在差距,這樣的營養素虛標問題在代餐產品中并不少見。2020年7月,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發布2020年輕食代餐粉比較試驗報告顯示,中糧天科、碧生源等4款樣品部分營養指標的實際檢測值與標簽標示值不符。
另據上海市消保委2021年8月發布的一份測試報告,某批次“田園主義”原味全麥面包的部分營養成分標示值與實際檢測值不符,如碳水化合物檢出值為45.7g/100g,比產品標示多出約36%,減去膳食纖維含量后多出16%;所含能量實際檢出值為1060kJ/100g,比產品標示的746kJ/100g高出40%。同年9月4日,田園主義品牌創始人朱江濤通過視頻致歉,稱自己作為“企業一號位”管理失職。
2022年1月,北京消協從電商平臺上購買8款固體飲料類的代餐粉產品,經第三方檢測,有4款樣品的產品標識不符合標準要求。在核心營養素方面,“活力達”蛋白代餐奶昔固體飲料(巧克力味)鈉的標簽值為300mg/100g,實測值801mg/100g;“諾特蘭德”強化維礦代餐奶昔固體飲料(紅豆牛奶口味)鈉的標簽值為314mg/100g,實測值460mg/100g。在維生素類方面,“綠瘦”紅豆薏米蛋白固體飲料維生素A標簽值為217μgRE/50g,實測值為407μgRE/50g;Keep高纖蛋白奶昔(伯爵奶茶味)維生素B6標簽值為1.08mg/100g、實測值為0.367mg/100g,維生素C標簽值為121.7mg/100g、實測值為57.0mg/100g,煙酸標簽值為19.28mg/100g、實測值僅為7.084mg/100g。
一些原料添加太多,也會引發問題,主打“營養輕負擔”的現制酸奶品牌Blueglass就曾出現過此類案例。2024年3月,不少網友在網上爆料喝完45元一杯的Blueglass“暢”系列酸奶后上吐下瀉,還有人因腸胃炎進了醫院,該酸奶也被戲稱為“新型瀉藥”。據報道,該酸奶每杯含5000億活性益生菌,并添加了至少40克的膳食纖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徐仁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該酸奶中的益生菌含量幾乎是每日推薦量的100倍,膳食纖維含量也超出每日20克—40克的上限。
從電商平臺展示的產品信息來看,部分輕食品牌旗下擁有多個SKU(最小存貨單位),多采用代工生產模式,這為品牌方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田園主義”除部分產品為自行生產外,其雞肉燕麥團代工方來自山東聊城;魔芋涼皮代工方來自江蘇南通、河南洛陽、河南溫縣;果蔬纖體粉代工方來自河南商丘;低脂雞小胸受委托加工方為福建龍巖一家企業。此外,薄荷健康、七年五季、糖學友、暴肌獨角獸、光合力量、低卡博士等品牌均擁有多個代工方。
新京報記者 郭鐵 王萍
編輯 唐崢
校對 柳寶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