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綜合塔斯社、路透社報道,針對俄羅斯武裝部隊總參謀部作戰總局的副局長雅羅斯拉夫·莫斯卡利克中將25日死于街頭汽車爆炸事件,克里姆林宮當天發聲,稱烏克蘭應為此事負責。目前暫未看到烏克蘭官方對此作出回應。“基輔政權再次暴露了其真面目,”克宮發言人、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對俄國家電視臺記者表示,“基輔政權繼續在我國領土上參與恐怖主義活動。這再次清楚地表明,無論和談如何,我們仍需保持警惕。”
莫斯卡利克中將(資料圖)
莫斯卡利克這人,在俄軍內部是個傳奇,五十多歲,身材魁梧,眼神跟刀子似的,戰場上殺人如麻,談判桌上也能把對手懟得啞口無言,他是普京的忠犬,也是俄羅斯鷹派的中流砥柱,烏克蘭沖突爆發以來,莫斯卡利克主導了多場關鍵戰役。西方媒體甚至給他起了個外號,“普京的戰斧”,這么一個硬骨頭,誰敢動他?答案藏在爆炸的火光里,有人說,這是烏克蘭的報復,畢竟,莫斯卡利克的手上沾滿了烏克蘭士兵的血,他的戰術讓基輔的防線一次次崩潰。
爆炸現場(資料圖)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26日發布通報說,涉嫌在莫斯科州制造汽車爆炸致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部作戰總局副局長莫斯卡利克中將死亡的嫌疑人已被拘捕。通報說,該嫌疑人名為伊格納特·庫津,生于1983年,是一名烏克蘭特工。庫津從烏情報部門在莫斯科州的秘密據點獲得自制爆炸裝置,并將爆炸裝置安裝在該州巴拉希哈市的一輛轎車上。25日,當莫斯卡利克走出公寓樓時,烏情報機構在烏領土上遠程引爆了爆炸裝置,造成莫斯卡利克死亡。
巴拉希哈屬于莫斯科的衛星城,距離莫斯科市區僅20多公里。這是半年內發生的第二起俄軍高級將領在國家心臟地帶被刺殺事件。上一次是在去年12月17日凌晨,俄三防司令基里洛夫及其助手剛剛走出住宅單元樓便被炸死。當時爆炸裝置被安裝在一輛平淡無奇的電動滑板車上。這兩起恐襲事件,作案手法高度雷同。俄羅斯第一時間認定,烏克蘭情報和安全部門是幕后策劃者。
據俄羅斯衛星網25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里姆林宮會見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據報道,俄總統助理烏沙科夫和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主席德米特里耶夫參加了普京與威特科夫的會面。烏沙科夫對記者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的會晤使得俄美雙方不僅在烏克蘭問題上,也在其他國際問題上的立場進一步靠攏。
報道稱,烏沙科夫指出:“根據俄美兩國總統達成的協議,富有成效的俄美各層級對話,將繼續以最積極的形式進行。”
美國在這場沖突里扮演著矛盾的角色。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悄悄給烏克蘭提供衛星情報,幫他們定位俄軍高官;另一方面,又派特使惠特科夫去莫斯科談停火。這種"又打又談"的策略,讓烏克蘭很受傷。澤連斯基最近抱怨:"美國給的武器越來越少,要求妥協的聲音越來越大。 "波蘭總統杜達公開說:"烏克蘭必須讓步,否則戰爭永遠停不下來。"但私底下,波蘭一直在接收烏克蘭的難民和軍火訂單,賺得盆滿缽滿。這種表里不一的態度,讓烏克蘭在談判桌上越來越被動。
俄烏戰場(資料圖)
俄軍打擊基輔特朗普難以接受,美國卻不對俄高官被暗殺事件表態,只能說明一個問題,特朗普對澤連斯基施壓讓其重回談判桌,采取的是軟硬兼施的手段。美國的最終目的根本不是為了平息戰爭,而且是以中間調解人的身份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同時撈取好處,這也表明了特朗普政府并未完全放棄烏克蘭。美國最想要的就是烏克蘭的礦產資源, 所以,當下俄羅斯所面臨的問題不僅是要如何讓烏克蘭妥協答應和談條件,更是要擺平美國才行,否則美國只會獅子大開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