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德云社要在上海開分社了。
那么,就要面對一個語言和受眾的問題了,要德云社的相聲演員們用上海話說相聲也是不可能的。
按郭德綱經常在段子里把觀眾視為衣食父母,那么他們的市場營銷也應該一定知道,如今在上海的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數量各占到多少,都是衣食父母,會更注重上海本地人還是外地人呢?
按德云社的江湖經驗,他們會不會倒騰出“海派相聲”來呢?
很舊的一個事情了,但確實是真實發生的故事。
說是臺上的滑稽戲演員在用上海話表演節目,臺下的外地觀眾聽不懂上海話,就在臺下喊話,要求臺上的演員用普通話來表演。
聽不懂地方戲劇和方言,很正常,作為觀眾希望自己聽得懂看得懂臺上演員的表演,也是正常心理。問題是,他怎么就有膽量和勇氣,敢于人在臺下,就對臺上的演員叫板呢?而且還是正在演出之中,他就不懂得對演員的尊重,他就不懂得對地方風俗的尊重?他就不懂得入鄉隨俗?他為什么會覺得應該臺上的演員來適合他,而不是他來適合臺上的演員呢?
他為什么敢這樣呢?
這件事情,王汝剛在電視節目里也證實過,而且他那次也在場,還是他出面打的圓場,他大意是說,上海話演出是獨角戲的特色,外地朋友聽不懂上海話可以理解,但是應該體驗一下獨角戲的魅力,感受一下上海話的韻味。
可貴的是,演出繼續,依舊用上海話。要是遷就外地觀眾,改用普通話,那就真的完了。衣食父母是沒錯,但是底線還是要的,戲劇和演員的底線還是不能突破的。
過度的寬容和包容,一味的遷就,只會助長對方的貪婪和囂張。
想到另一則事情了,錢程和阮繼凱師徒,也是上過央視春晚,演過獨角戲的。因為面對全國觀眾,也自然改為用普通話來表演,結果呢?效果一塌糊涂,惡評如潮。你能說錢程和阮繼凱的水平不高,藝術不精么?
倒是可以設想一下,假如德云社的演員正在臺上用普通話說著相聲,臺下有觀眾用普通話對他們喊叫“你們用上海話來說”,不知道臺上的演員會如何反應如何答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