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濱江,東方漁人碼頭附近的薔薇花進入盛花期,形成了一道綿延百米的花墻,與銹跡斑斑的工業遺存交相輝映,市民游客陶醉于這片水岸春景。
蘇州河畔,櫻花樹下,露天書市“淘書樂·櫻花谷舊書市集”如約而至,特意趕來的愛書人、路過的市民游客,在這方空間中沉浸書香、以書會友。
昔日的“工業銹帶”,在花影搖曳間描繪著“生活秀帶”的美好圖景。
2019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時,在楊浦濱江提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以人民城市理念為指引,這些年,上海在貫通改造提升“一江一河”兩岸公共空間中,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將更多更好的濱水資源留給人民群眾。
“一江一河”如今處處皆風景。
城市記憶被喚醒激活
楊浦濱江復興島段,船臺公園經過近一年時間的改造,即將開放,與市民游客見面。坐擁1.3公里黃浦江岸線,船臺公園的前身是中華造船廠,這里見證了中國近代造船業的發展。
船臺是造船最后成型的場地,也是公園得名的由來。公園內保留了原本的2號和3號船臺,也保留下船臺原有的百分之二十的傾斜,這樣的設計為了讓船只可以利用自重入水。公園開放后,市民游客可以在此感受與想象當年大型船只入水時的壯觀場景。
楊浦濱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稱作“世界僅存的最大濱江工業帶”,去年以來,不僅復興島段的工業遺存在經歷更新,南段沿線的綠之丘、明華糖倉、永安棧房等歷史建筑群,也在加快華麗轉身的步伐,將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藝融合社區。
“一江一河”改造提升不只是物理形態、功能定位的改變,更是文化內涵與城市精神的流動與傳承。
去年11月初,習近平總書記給楊浦區“老楊樹宣講匯”全體同志回信,對他們表示親切問候并提出殷切希望:“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希望你們繼續講好身邊的生動故事,帶動更多市民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積極參與城市建設和治理,共建和諧美麗城市,共創幸福美好生活。”
“老楊樹宣講匯”的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們,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過去半年來,“老楊樹宣講匯”線上線下活躍在宣講工作的第一線,講好新時代上海城市發生的可喜變化,宣傳好人民城市理念。
楊浦濱江
老建筑有了新的生命
“一江一河”是上海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也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沿線曾遍布工廠和倉庫。上海在改造提升“一江一河”公共空間時,妥善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留住歷史文脈、城市記憶,保護與活化工業遺存。
濱水區域,很多工業遺存與老建筑被賦予新的功能,有了新的生命。
在黃浦濱江,建造于百年前的1號船塢,現在是上海中心城區最大的滑板極限主題時尚運動公園,近年培養了不少滑板運動的“好苗子”;在蘇州河靜安段,百年老倉庫改造而來的瑞典知名文化藝術機構——Fotografiska影像藝術中心,是上海藝術愛好者高頻“打卡”的文化空間,吸引國際頂級時尚品牌路易威登等將此作為品牌秀場。
上海對“一江一河”岸線的工業遺存、老建筑的煥新,不是造“盆景”,而是深度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徐匯濱江南段,一到周末人頭攢動。這里是集藝術展覽、文化演藝、商業休閑、運動戶外等于一體的城市微度假場域。有百年歷史的上海水泥廠煥新而來的西岸穹頂藝術中心、同為工業遺存的油罐藝術中心,新建的西岸美術館、西岸大劇院、西岸夢中心等文化與商業業態,各種文旅商體展場景融合呈現。市民游客漫步濱江,享受自然風光,感受上海的商業與文化活力。
徐匯濱江
人民樂享的公共空間
“一江一河”岸線貫通后,這幾年,上海持續推進對岸線空間的改造與提升。大量濱水公共空間被“喚醒”,引入了更多的文旅商體展融合業態,注入了更便利的生活化功能。濱江水岸的魅力被激活,市民游客開心而來,盡興而歸。
蜿蜒的蘇州河畔,充滿浪漫氣息的凡·高、莫奈等大師的畫作,躍然“飛”上歷史老建筑的墻上。在數字化技術的“加持”下,這些畫作幻化成絢爛光影,流光溢彩。這兩年的節假日,靜安蘇州河段上演的“光影秀”成為上海節慶活動一大亮點,吸引市民游客紛至沓來。
在“一江一河”交界的北蘇州河路上,“北外灘河繽鮮花集市”在每周六和節假日開放。開在河濱大樓底層的新藝花行創始人王興國說:“北外灘河繽鮮花集市”不僅帶旺了花行的生意,也吸引了更多高品質店鋪入駐,讓周邊的休閑氛圍更濃了。
去年9月,浦東濱江畔的世博文化公園南區開園,自規劃公布伊始就廣受關注的“雙子山”建成開放。早在2017年,上海公開向社會征集世博文化公園設計建設意見,2.24萬名上海市民參與了意見征集。一些市民代表提出,想在園內建山,在山頂飽覽浦江兩岸的秀麗風光及世博場館等寶貴遺存。上鋼三廠退休職工吳正江說,20世紀五六十年代,現在的世博文化公園規劃范圍內,曾有一座由廢棄鋼渣堆積成的山,“山頂可以看龍華機場的飛機起落”。七年后,秀麗的“雙子山”喚醒了居民的城市記憶,也展現了上海讓人民參與城市空間建設和治理的決心。
上海郵政博物館門口,機動車紅綠燈最近“不見了”。原來,以博物館大門為取景框,能將蘇州河與陸家嘴“三件套”盡收框內;但此前路邊的機動車紅綠燈恰好位于畫面中央,非常扎眼,市民游客吐槽“遺憾”。人大代表在一番調研后,向相關部門建議并被采納:在不影響交通安全和便利的前提下,信號燈被進行“瘦身”,還市民游客一個完美打卡機位。
黃浦濱江1號船塢 海沙爾攝
新質生產力的承載地
世界級濱水空間的營造,涵蓋景觀塑造、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文化風貌設計以及產業的導入。高品質的濱水空間,對優質產業有著天然的吸引力。
近年,上海各區也有意引導高端產品資源向濱水區域傾斜——
黃浦濱江,原世博浦西園區的 1.92平方公里,正在布局“中央科創區”,瞄準未來國際頂尖科創集聚區,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態”融合的創新街區;
楊浦濱江南段,投資千億元的在線新經濟“總部秀園”商辦項目正加速崛起:美團上海科技中心今年年底竣工,B站全球總部將于2026年完成;
虹口北外灘獲得全國首個“航運服務總部基地”稱呼,對標倫敦金絲雀碼頭、紐約曼哈頓的下城區,金融、航運兩翼齊飛;
徐匯正在濱江打造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高地,全國首個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模速空間”亮相后,目前已有300余家大模型企業入駐;
靜安蘇河灣,是上海近年崛起的新濱水商務區,百萬平方米甲級寫字樓內臥虎藏龍,集聚了阿斯利康全球研發中心等醫療巨頭,恩智浦等半導體領域領軍企業。
“一江一河”正成為新質生產力的承載地,實現從“工業銹帶”向“發展秀帶”的跨越。
優質產業向濱水區域集聚,必將帶來了大量工作人群、居住人口的導入。近年,對“一江一河”岸線空間改造提升,無論是市級層面的頂層規劃還是細化到區級層面的落地實施,都非常注重功能的復合性與兼容性。由此,也進一步加持了“一江一河”的空間品質躍升,讓黃浦江、蘇州河產生更大的帶動力與吸引力。
上海對“一江一河”的改造提升,一直在路上。
靜安蘇河灣
原標題:《上海“一江一河”處處皆風景,成為新質生產力承載地》
圖片,除署名外均海沙爾攝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唐燁 肖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