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底,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就開啟了與國內各合作伙伴以“做大自然的‘野’朋友”為主題的線下活動,并于去年11月9日,在國家動物博物館啟動首展。
如今春光正好,“做大自然的‘野’朋友”公益展已經登陸天津自然博物館了!
做大自然的“野”朋友:生態友好生活方式公眾倡導項目,是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野生動物犯罪預防團隊,為減少世界范圍內的野生動物及其制品消費,而針對消費端的公眾宣傳項目。
這一項目項目基于2018年IFAW與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共同發起的“減少非法野生動物制品消費主題心理學研究,通過心理學理論探究非法野生動物制品消費行為的成因和改變方式,為野生動物消費行為改變、綠色消費行為倡導提供科學依據。
研究發現,影響非法野生動物制品消費行為的一個顯著因素是“環境自我認同”——個體認為自己是一個對環境友好的人 (Van der Werff Steg, 2016)。同時,個體的環境自我認同程度越高,消費非法野生動物制品的意愿就越低。
此前,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野生動物犯罪預防項目經理馬晨玥也是做客了《文化時光》,詳細解讀了這一主題活動。
ABOUT
問:目前,“做大自然的‘野’朋友”為主題的活動都在天津的哪些地方落地了?
ABOUT
問: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成立于1969年,目前已經成長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動物救助與保護組織之一。IFAW在全球40多個國家開展項目。救助、康復和放歸動物,并恢復和保護它們的自然棲息家園。“做大自然的‘野’朋友”是什么意思?
ABOUT
問:我們身邊有哪些生態友好生活方式踐行者的真實故事?什么樣的行為屬于生態友好生活方式?
ABOUT
問:為什么說生態友好生活方式的理念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
今年,“做大自然的‘野’朋友”主題活動,還將會跨越我國華南、華中、華東等地,在廣州、成都、天津、上海等一二線城市的博物館、動物園與當地的公眾見面。
與此同時,IFAW在北京、廣州、天津等城市的地鐵、機場等公共場所,也投放了以“做大自然的‘野’朋友”為主題的公益廣告,希望可以觸達更廣泛的公眾,關注野生動物保護和生態友好生活方式。
讓我們一同踏上這場春日之旅,與溫暖的陽光、輕柔的清風、悅耳的鳥鳴相伴,深入大自然的懷抱,成為大自然的“野”朋友,開啟一場探索自然奧秘、感受生命魅力的奇妙旅程。
犀利評論盡在《文化時光》
制作丨張悅
分享、在看與點贊,至少擁有一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