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光啟技術(002625.SZ)公布了2025年一季報。財報顯示,公司本季度營業收入為3.72億元,同比上升15.96%;歸母凈利潤1.51億元,同比上升10.82%;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3.25億元,同比增幅為597.24%。
從整體業績來看,光啟技術延續了2024年年報營收與利潤雙增長的良好態勢。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收與利潤繼續雙增,并創下歷史新高。據統計,光啟技術已連續六年實現第一季度業績雙增長,展現出強勁的持續增長動力。
從單一材料到核心系統,超材料重塑航空航天裝備發展格局
超材料是一種顛覆性創新材料,能在電磁、聲學、力學等多個領域展現出超乎尋常的性能。以超材料技術形成的產品和新型材料,不僅具備輕質、高強度的特點,還能夠在特定環境下實現電磁調制等功能,為通信、航空航天等多個行業帶來革命性的技術突破與應用變革。
隨著航空航天裝備技術的持續迭代升級,傳統技術體系在應對新一代裝備復雜化、集成化的功能結構設計、精密制造及規模化量產需求時,已顯現出顯著的技術瓶頸。在此背景下,光啟技術憑借超材料獨特的電磁調制特性與結構可設計性,為新一代航空航天裝備核心產品提供全新的設計、制造與量產解決方案。
歷經十余年技術深耕與產業布局,光啟技術已實現從我國航空航天裝備產業鏈上游單一超材料專業供應商向核心系統集成商的轉變,將通信、光電感知、電磁調控等多領域功能成功融合在超材料復雜結構件中,并且伴隨整機系統交付,成為支撐新一代裝備平臺多功能一體化的關鍵力量。
超材料研制收入激增九倍,批產訂單密集落地可期
在光啟技術產業能級躍升的背后,其2024 年經營數據也呈現了其在航空裝備生態中的技術實力與戰略價值,印證其作為新一代航空裝備核心技術節點的不可替代性。
根據2024年年度報告顯示,光啟技術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5.58億元,同比增長4.25%;凈利潤6.52億元,同比增長11.77%;其中超材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5.52億元,同比增長21.69%,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批產收入12.69億元,同比增長1.78%;研制收入2.82億元,同比暴增911.24%。其中,年度業績已經連續六年實現雙增長,彰顯其穿越經濟周期的經營穩健性。而且去年超過9倍的研制收入,預示未來兩年或將迎來批產訂單密集落地周期,形成技術儲備與產業需求的雙輪驅動效應。
今年2月份,光啟技術已經發布一份重大合同訂單公告,與兩家客戶簽訂合計7.8億元的超材料產品批產合同,產品為超材料航空結構部件。公告顯示,上述合同與公司以往披露的合同無關,屬于2025年新增的合同,并計劃在2025年底前完成交付。
據了解,超材料產品從上游原材料生產至終端成品交付的全流程生產周期至少為6個月,受此生產特性影響,光啟技術709基地二期去年10月份的產能預計將于今年下半年逐步轉化為實際交付量。結合今年2月的重大合同訂單交付,公司2025年度業績增長具備明確產能支撐基礎。
基地建設按下 “加速鍵”,三季度將相繼建成投產
為有效承接未來批產訂單集中釋放帶來的產能需求,光啟技術持續推進產能擴張戰略。在既有709基地和洛陽基地的基礎上,先后新增了株洲905基地、天津906基地及樂山106基地三大核心項目,形成五大基地的全國性超材料產業布局,構建起覆蓋超材料“研發-制造-應用”的全產業鏈平臺。
其中株洲905基地為超材料研發、生產及檢測中心,是公司在全國布局的主基地,其一期工程計劃于今年7月建成投產;天津906基地定位為北方區域總部,覆蓋京津冀及周邊市場,集成超材料研發制造、產學研協同創新、市場拓展等復合功能,一期工程同步于今年7月投產。兩大基地建成后,將顯著緩解現有709基地的訂單積壓壓力。
樂山106基地則聚焦低空經濟賽道,規劃為“先進低空無人機產業鏈總部基地”,擬在樂山犍為和樂山高新區兩地分三期實施。一期將在犍為縣經開區建設生產制造基地和試飛基地。根據犍為新聞報道,樂山106基地的辦公場所預計4月底完成基礎裝修并交付,5月中旬可入駐投用。
今年,伴隨三大產業基地相繼建成投產,光啟技術超材料產品的交付效率將顯著提升,產能瓶頸有望得到有效緩解。此舉不僅將進一步夯實公司在航空裝備及低空經濟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更將為未來2-3年的業績增長構筑堅實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