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真的加速到來了!”近日,記者實地走訪北京一養老社區時,項目管理層感慨稱。
機構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31031萬人,占全國人口的22.0%。根據官方對人口老齡化發展曲線預測,到2035年左右,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面對如此龐大的老年群體,行業各方真的準備好了嗎?當下,受家庭結構小型化、獨居化等影響,以子女為依托的傳統家庭養老,已不能滿足多樣化的養老需求,很多家庭開始轉變為居家、社區、機構等多元養老融合模式,居家養老是重點,機構服務同樣不能忽視。
在這片行業“藍海”中,房企作為最早一批入局者之一,有的因盈利壓力選擇退出,有的則站穩了養老服務市場,并開始探索輕資產拓展模式,在行業洗牌中尋找新路徑。不過,無論行業供需兩端如何演變,“讓老人有尊嚴地變老”,仍是這場變革的核心命題。
不像養老院的“享老社區”
從北京市區驅車一個多小時,便能到達順義區牛欄山鎮,這里位于潮白河畔、風景怡人,附近有不少主打高端改善的別墅群,也是投建運營養老機構的理想場所。近日,記者實地探訪了當地一家養老社區——椿萱茂·和園長者社區,看到當代老人晚年生活的另一種樣本。
和園長者社區是北京首個A61養老用地項目,早在2015年時,北京首次出讓經營性養老用地,經過56輪激烈競拍,最終被首創城發購得。隨后,首創城發引入遠洋集團旗下的高端養老品牌椿萱茂,開始進行合力開發、籌建、運營,后續項目于2021年7月正式開業。
整體望去,“和園”并不像一家傳統意義上的“養老院”,該社區由七棟學院風的建筑圍合而成,與周邊的別墅居民區融為一體。臨街首層是公共服務區,進入大門做完消毒后,進入眼簾的是城市咖啡廳般的空間,唯一不同的是,坐在這里的,大多是白發蒼蒼的老人。
戴著助聽器的楊爺爺,正在大廳里看報、練字,雖然已九十多歲高齡,但他看起來依然精神氣十足,穿著以前工作單位的工裝,能寫得一手好字。“楊爺爺以前接受不了住養老院,孩子帶他來這里試住幾天后,他直接跟孩子說,不用來接回家了。”一位工作人員回憶稱。
在這里,楊爺爺這樣的老人不在少數,從最初排斥住“養老院”、到發現新的晚年生活,心理上經歷了很大轉變。工作人員解釋稱,和園屬于持續生活退休社區(CLRC),倡導長者的快樂社交、自我實現、健康生活,讓老人真正“老有所為”,實現從“養老”到“享老”的轉變。
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楊爺爺所在的休憩區,社區公共空間內還有圖書館、棋牌室、書法室、舞蹈室、健身區、健康中心等,大廳里不少老人在伴著音樂跳舞,書法室有老人在專心練字,健身區也有人在智能設備上活動身體,走廊則遍布著老人精心制作的手工藝品、書畫作品。
從公共空間走出來,便來到瞬間“消音”的居住區,樓棟之間是布滿綠植的花園區,室內配置則按照適老化標準,床頭、馬桶邊、浴室等位置都安裝了一鍵呼叫系統,洗手臺采用輪椅可推進的設計,櫥柜也有可向下低拉的扶手,以滿足老人的日常生活和突發狀況需要。
表面看上去,和園像一個松弛的老年活動、居住空間,但其背后的工作并不簡單。
據介紹,從入住開始,工作人員便要對老人進行全方位評估,看其屬于“活力健康、獨立自主、健康促進、照料/照護1-4級”的哪類,對應入住到“活力生活區、生活照料區、失智照護區”,并在社交娛樂、健康管理、科學膳食等方面,對老人進行針對性照顧,同時定期重新評估、調整方案。
“這是一項看起來復雜、實際也很復雜的工作。”工作人員表示,社區對不同人群所需要的服務,全部進行了標準化、規范化,同時照顧到個體需求,隨時監測其身體動態和健康狀況,這需要足夠的人力來完成;項目還配有紅外感應和智慧系統,能隨時監測異常行為,以輔助人力工作。
老年人觀念正在改變
和園長者社區背后的椿萱茂,是遠洋集團2012年推出的養老品牌,從北京第一家老年公寓、到如今的持續生活退休社區,椿萱茂目前形成了CLRC長者社區(持續生活退休社區)、CB老年公寓(協助型照護公寓)、CBN護理院三種業務模式,運營總床位超11000個。
遠洋入局養老行業時,正是房企前赴后繼涌入的時候,當時企業或開發“養老地產”、或專注養老服務,加上險資、外資等各類機構,行業一時入局者眾多。而自創立之始,椿萱茂的定位便是做真正的養老服務,而不是“養老地產”,以此打造純市場化的養老服務機構。
椿萱茂養老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思表示,“為了快速布局、實現養老服務落地,椿萱茂選擇了租賃適合提供養老服務的物業,并進行適老化改造后投入運營。”。
據陳思透露,目前椿萱茂在北京、天津等地的項目,盈利水平是可以的,這背后要靠優選物業、控制成本、提高服務來達成,公司在這方面已經比較成熟。“養老行業的盈利難問題,其實是指投資回收周期長,需要三到五年才能穩定住入住率,而一旦入住率上去,盈利就會非常穩定。”
在養老市場穩住腳的同時,椿萱茂也能感受到一些行業共性問題,比如人才短缺、市場成熟度不高。
“這個行業確實很苦,掙的都是辛苦錢。”椿萱茂養老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劉星星表示,尤其是全行業的一線服務團隊,整體呈現“三低三高”的狀態,即學歷水平低、薪酬待遇低、職業認同低,同時平均年齡高、工作強度高、流動性高,能持續穩定做養老的團隊非常稀缺。
市場成熟度不高,則體現在養老機構入住率提升較慢,機構大規模地降價也不可持續,背后還是因為國人養老觀念還不夠成熟,只有在絕對剛需時才考慮機構養老。另一方面,與其他行業不同,養老行業的品質和服務,很難被量化體現,更無法借助價格去對比,只有體驗才能感受到。
為了搶占市場,部分剛需養老機構會打“價格戰”,先通過低價吸引入住,再借助降低人工成本等開銷,來平衡自己的“賬本”。而這帶來的后果便是,低價養老機構的人員配比非常低,老人難以得到優質服務;物業硬件上也“縮水”,公共活動空間低,無法滿足老人生活需要。
行業考驗與競爭之下,一些曾經的入局者正在退場。陳思表示,當前養老行業在供應端正越來越集中,曾經供應端是開發商多、外資機構多,現在部分開發商在后撤收縮,行業主力逐漸集中于保險公司、地方國資康養集團,很多城投公司、甚至是基建類公司也要布局養老。
供應端洗牌的同時,養老行業的需求端也在變化。“我們逐步感受到,老齡化真的加速到來了。”陳思表示,當下有支付能力和意愿的人在變多,不同年齡段的老人,對養老的需求也在變化,有的愿意旅居、有的需要健康管理、有的則更偏后端照護,對品質服務的需求也在提升。
輕資產項目在涌出
雖然養老行業面臨不少考驗,但在從業者看來,這是實打實的“朝陽行業”。
“我們跟各類專業院校都有對接,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做養老這件事;在管理團隊上,也有很多酒店團隊等在考慮轉型,有更多的人愿意加入。”陳思表示,除了人員層面,政策也在逐步打通養老行業的“投融管退”渠道,不少機構都表達出對養老的投資意愿。
另一個積極因素是,當下很多城市的核心資產在涌出,過去它們可能是產業園、長租公寓,現在也在考慮轉型做養老,需要專業的團隊合作,進行盤活、改造、運營;另一方面,很多地方國資出于民生目的入局養老行業,但市場化運營經驗不足,同樣需要相應機構來合作。
“現在有大把的項目,有機會做養老。”陳思表示,因此椿萱茂也在著重發展輕資產業務。去年底,椿萱茂與石家莊裕華城投、福美實業簽署了合作協議,為石家莊兩項目提供咨詢顧問、籌開支持、運營管理支持等輕資產服務,并授權項目使用“椿萱蕙”品牌,這是遠洋養老業務首次開放品牌使用權。
陳思解釋稱,椿萱茂的輕資產拓展業務,在具體收費模式上包括前期定位的咨詢費、工程管理過程中的服務費、項目籌開期的支持費、可選擇性的品牌授權費,以及后期運營階段的支持費用。“在具體合作模式上,都可以變通,比如與業主方進行收入綁定等,當前整體市場機會很多。”
在椿萱茂的戰略規劃中,咨詢服務、項目代建、委托運營、人才培養、銷售代理等輕資產業務,屬于主營業務外的增長業務,未來會重點發力;同時,該公司還在發展線上智慧服務、機構到店服務、居家上門服務等智慧康養戰略業務,居家養老市場未來同樣存在產業機會。
而之所以能把品牌打出去、將輕資產等業務跑通,歸根到底有賴于椿萱茂對養老服務能力的積累。
椿萱茂養老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文波波表示,養老服務的高端不是指裝修多高端,而在于養老理念和專業技術。最早公司便到國外學習,引入日本的介護支援技術、美國的“失智照護”管理方法,對養老服務而言,更重要的是要給老人生活的享受,向人性化服務邁進。
比如“失智照護”,該服務因護理難度大,照護成本高,被看作養老服務品牌的“試金石”,目前僅國內頭部運營商有專業的認知癥照護能力。椿萱茂打造了失智照護非藥物解決方案“憶路同行”,引入了與失智長輩有效溝通方式、提高其生活質量、延緩記憶衰退的認可療法。
再比如其健康管理層面,在椿萱茂居住的長輩,所有健康信息都可以在線上平臺同步,子女可以隨時查看,數據有異常時會自動報警。“有位老人自己身體沒感覺,但我們的醫生通過數據發現變化,建議其拿著近三個月的記錄到醫院檢查,最終在病情早期及時發現。”
億翰智庫表示,近年來,隨著政府持續強化居家養老服務能力、行業監管力度持續加強,養老機構正在由量向質轉變,并進一步向失能失智照護需求傾斜。同時,新老人群體正由“養老”變為“享老”,注重多層次、高品質、個性化需求滿足。養老服務在市場化改革后,大量專業養老品牌占據市場運營主體,后續“國家隊”與專業機構協同合作、跨界聯合,將成為重要模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