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原林縣)處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處,歷史上嚴重干旱缺水。
據史料記載,從明朝正統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共514個春秋,林縣發生自然災害100多次,大旱絕收30多次。有時大旱連年,河干井涸,莊稼顆粒不收。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干旱嚴重到"人相食",在這514年里人相食5次。
1960年2月,林縣人民開始修建紅旗渠(原稱“引漳入林”工程),經過豫晉兩省協商同意,后經國家計委委托水利電力部批準。
1960年3月6日到7日, 林縣引漳入林委員會在盤陽村召開全體會議,會上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為"紅旗渠",意思就是高舉紅旗前進。經過十年奮戰,先后于1965年4月5日總干渠通水。
1966年4月三條干渠同時竣工。
1969年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設。至此,以紅旗渠為主體的灌溉體系基本形成。灌區有效灌溉面積達到54萬畝,7月工程全面竣工。
20世紀70年代,在紅旗渠修建過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成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1974年,新中國參加聯合國大會時,放映的第一部電影就是紀錄片《紅旗渠》。
紅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近十年。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紅旗渠總干渠全長70.6公里(山西石城鎮-河南任村鎮),干渠支渠分布全市鄉鎮。據計算,如把這些土石壘筑成高2米,寬3米的墻,可縱貫祖國南北,繞行北京,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
千軍萬馬戰太行
千軍萬馬戰太行
山洞安家
路銀,在紅旗渠施工過程中解決了很多難題,被稱為“農民土專家”
凌空除險
凌空除險
開鑿曙光洞
鐵姑娘
錘揮風雷動
紅旗渠上的女石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