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戰斗民族是誰,很多人第一反應是俄羅斯,這個詞用以形容俄羅斯人堅韌、尚武、不服輸的民族性格。
其實這也不對,俄羅斯打仗其實就是機械蠻干居多,在軍事指揮水準上并不突出,幾百年下來,雖然打仗不少,但經典的戰例不多,比如現在年俄烏沖突中,俄軍暴露了信息化水平低、裝備老舊、指揮體系臃腫等短板,與“戰斗民族”的“無敵”形象形成反差。
真正的戰斗民族應該是中華民族,我們積累了千年的打仗經驗,論起打仗,我們是專業的。
一、中華上下五千年,幾乎就是一部戰斗史
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似乎戰爭離我們很遠。
因為從1989年對越反擊戰結束算起,直到現在的2025年,和平時期達36年之久,這是我黨締造有史以來最長持續時間的和平紀錄。寧為太平犬,莫作離亂人,現在這段時期說是太平盛世也不為過。這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常難得的。
我們要知道,中國歷史任選一個朝代,翻遍史書,自盤古開天,三皇五帝以來,史書上還從來沒有超過30年不動刀兵的史書記錄,
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歷代戰爭年表》就記載歷朝歷代的戰爭次數,春秋時期有380多次,戰國230多次,秦朝約10次,漢朝約400次,三國時期70多次,兩晉130多次,南北朝200多次,隋朝約80次,唐朝約180次,五代十國約70次,兩宋約400次,元朝約80次,明朝約500次,清朝約300次。
然后到最接近我們的民國時期,更是軍閥混戰,幾乎每天都在大戰小戰的打。
直到1989年后,我們才迎來了和平時期,但高強度的戰斗頻率,通過實戰錘煉了我們骨子里的血性基因。
二、中華民族的地盤也是打下來的,并不是別人送的
俄羅斯從莫斯科公國獨立算起,有今天這么大的一塊地盤,確實也是不斷地打出來的,但俄羅斯地盤雖然大,多是冰天雪地不能住人的地方,強悍的敵人并不多。
中華民族從5000年前一小塊中原地方,最后能夠有如今的地盤,也是打出來的,而且周邊的民族屢次非常強大。
在“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為傳統模式的古代,如果要維持和平,必須滿足兩點要求:一是以中華民族為主體的國家必須是老大,周邊的國家要遵從這種朝貢關系;二是周邊異族必須安分守己,不能形成對中原主體有重大威脅的政權。
一旦周邊的國家或者異族蠢蠢欲動,破壞和平關系,等待的通常是滅頂之災,即使時間再久,也會被清除。
匈奴曾經非常強大,差點把漢高祖劉邦都抓住了,嚴重威脅中原王朝。于是,從漢武帝首次主動進攻(前133年)至東漢徹底解除威脅(91年),持續用兵達224年。
高句麗也曾經鼎盛一時,威脅中原王朝,從隋文帝首次征討(598年)至唐高宗滅高句麗(668年),一共70年?時間,最終李世勣、薛仁貴攻破平壤剿滅高句麗。
準噶爾巔峰時期,戰力爆表,控制了西域和中亞的大片領土威脅清朝,康雍乾三代連續70多年用兵準噶爾,最終平定新疆全境。
可以說,正因為我們祖先足夠能打,才奠定了我們今天的地盤。
三、中華民族的作戰歷史充滿了智慧結晶
俄羅斯雖然是戰斗民族,但缺少廣泛認可的軍事著作。
中華民族則不然,要論起打仗的經驗,這個星球上應該沒有哪個民族比得上我們;最為關鍵的是,我們還會邊打邊總結,中華民族杰出的軍事家們,怕我們后代被人欺負,想方設法地將他們的軍事方法寫下來,教我們怎么打仗。
5000年前的黃帝就有了《黃帝兵法》(又稱《玄女兵法》),其后,又有了《孫子兵法》《司馬穰苴兵法》《吳子兵法》《鬼谷子》《尉繚子》《鹖冠子》《李衛公兵法》《武經總要》《兵經百言》等等不勝枚舉的兵書,都是經典軍事著作。
從以上三個方面來看,中華民族在打仗方面,真的不弱于任何一個民族,說我們是戰斗民族很正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