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青島4月29日電(胡耀杰 王禹 張孝鵬)近日,第二十屆中國電影華表獎頒獎活動在山東青島落幕。作為中國影視工業化先鋒代表,《流浪地球2》《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等電影獲優秀故事片獎,《流浪地球2》導演郭帆獲優秀導演獎。
從1905年到2025年,中國電影走過120年風雨歷程。如今,中國電影創造了全球單一市場票房冠軍、全球動畫電影票房冠軍等一系列新紀錄。在此背景下,華表獎成為洞察中國電影產業趨勢的窗口。
縱觀近三屆華表獎,《流浪地球》系列電影、《刺殺小說家》《獨行月球》等作品登上領獎臺。在外界看來,這不僅是對國產科幻電影、奇幻電影的認可,也意味著中國電影加速邁向全產業鏈數字化、標準化、工業化。
4月27日,《流浪地球2》劇組亮相第二十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入場儀式。張孝鵬 攝
山東大學特聘教授、山東大學中國影視文體研究中心主任周安華表示,影視工業化是電影現代性的體現,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深度滲透電影創作領域,推動著電影產業加速迭代。
“影視工業化有標準化流程、專業化分工、技術驅動生產、產業鏈整合等指標。在工業化體系的支撐下,一個國家的電影產業更容易形成規模效應,提升全球競爭力。”周安華說。
本屆華表獎期間發布的《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研究》指出,中國電影產業鏈愈加成熟,已成為世界電影技術領域不可忽視的力量,AI等高新技術正在與影視工業流程積極融合。
郭帆認為,影視工業化和科幻電影的發展與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息息相關。“如今,影片的道具和場景都可以通過3D打印、CNC車床完成,生產效率獲得極大提升。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也在不斷嘗試虛擬拍攝、AI等新技術的應用,可以說,我們已經邁出影視工業化的堅實一步。”
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無人機照片)青島西海岸新區供圖
影視工業化的核心要素是“分工”,追求的是從理念到實操再到人才的產業生態,需要政策優勢、順應市場的邏輯、借助資本的力量,也需要一批上下游企業協同合作。
以本屆華表獎舉辦地山東青島為例,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的世界“電影之都”,當地近年來逐漸實現從“天然攝影棚”向“影視夢工廠”的蝶變,集聚影視企業超千家,誕生《流浪地球》系列、《封神》三部曲等一批影視作品。
曾參與《黃飛鴻》《新龍門客棧》制作的中國香港影視置景道具制作專家鐘劍偉,2022年入駐青島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他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電影發展要跟上時代,“擁抱”工業化。
“近年來,香港與內地電影交流合作密切,如今內地電影行業進步很快,我們把香港電影的一些經驗帶過來,通過分工和合作,實現‘1+1>2’的效果,同時也希望中國能涌現出更多熱愛電影的人,推動影視工業化的發展。”鐘劍偉說。
演員在青島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動作捕捉棚進行虛擬拍攝。(資料圖)王大勇 攝
影視工業化過程中,高質量的硬件設施、先進的技術支撐是重要的一環。據青島東方影都產業控股集團總裁孫恒勤介紹,該影視產業園擁有40個國際標準攝影棚和32個置景車間,擁有全流程后期制作設備的數字影音中心,建成國內首個影視虛擬化制作平臺,可滿足國內外劇組的不同拍攝需求。
走進青島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內的希娜魔夫特效工作室,數控機床、3D打印機、激光雕刻等加工設備一應俱全,作為國內頭部物理特效公司,該工作室主營特效化妝、仿生機械制作、仿真動物制作。“我們工作室專注于機甲、仿生機械等特殊道具的設計和制作,已為《流浪地球》系列、《刺殺小說家》劇組服務。”負責人王科表示。
今年,《哪吒之魔童鬧海》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讓中國動畫電影在全球市場上大放異彩。周安華認為,影視工業化制作出的電影是文化與技術高度融合的載體,應當通過全球化傳播及跨文明對話,成為各方文化交流的核心媒介。“最重要的是立足各自產業特征與文化特質,在技術、創作、產業機制、文化表達等層面展開深度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與價值共振。”(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