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退讓也不行
文/石清華
一切按部就班,奶奶白云從蒸箱里把饅頭、饃饃、包子端到餐桌上,孫子坐上椅子,瞄一眼吃的,卻一反常規(guī)地大喊:“奶奶,我要喝米油。”
米油,是用大米像熬稀飯一樣,在較長時間里熬出的濃稠米湯,喝起來有點甜味,據(jù)說很有營養(yǎng),其組成成份類似醫(yī)用的葡萄糖。也許如此,白云常常給孫子小石頭熬米油,想把寶貝孫子喂得胖胖的。
每天晚上睡覺前,奶奶都得向?qū)O子問清楚:早餐是去幼兒園吃還是在家里吃。如在家里吃,吃什么。他一確定,奶奶七點十分即起床為其準備。如果沒按要求去做,他會哭鬧較長時間。雖然可講道理,但有時聽、有時不聽。一旦犟起來,怎么哄都不行。要是沒什么事,那就由他哭鬧吧。
“你昨天沒說今天要喝米油呀,奶奶沒準備。”
“不,要喝米油。”
“沒有哇,喝什么?”
“現(xiàn)在去熬呀。”
“快要上學了,熬也來不及了,奶奶熬好后中午回來喝,行不行?”
“不行,現(xiàn)在要喝。”
“小石頭,聽話,中午回來喝。媽媽馬上要去上班了,趕緊吃早餐。”
孫子磨磨蹭蹭的,既不肯刷牙,也不肯吃早餐。媽媽、奶奶給他說了許多道理,可仍然坐在餐椅上哼哼唧唧的。眼看著上學時間已到,媽媽果斷下令:“這個時候沒有米油喝,如不吃早餐,到學校吃。”
小石頭依舊哭鬧,上學時間已到,媽媽背上電腦包,抱著兒子要出門,他在媽媽懷中扭動身子、手舞腳踢、不停喊叫,媽媽義無反顧地往前走。大約見媽媽態(tài)度堅決,兒子只好退讓一步:“媽媽,我吃一個包子后去學校。”
“要吃可以,但你要拿在手中,邊走邊吃。”
“我在家里吃。”
“不行。”
媽媽邊說邊緊抱著兒子出門,我和白云拿著外衣、鞋子、書包緊緊跟著。
“媽媽,我在家里穿衣服了去學校。”
“不行。”
媽媽用力抱緊扭動哭鬧的兒子出樓棟大門時,小石頭喊叫:“我要在大廳里穿衣服了去學校。”
“不行。”
直到把他抱到幼兒園進門處,因不準家長入園,保安把仍在舞手踢腳、哭鬧不停的小石頭抱著,拿著衣服書包,送到班上去。
孫子乖起來人見人愛,一犟起來很難哄,為以后著想,有時不得不與他較勁。前幾天放學時接他,出校門后對我說:“爺爺,要在游樂場玩。”
“可以。”
“你要回家去給我拿玩具。”
“帶了籃球呀。”
“還要。”
“要什么我們回去拿了下來可以嗎?”
“我不回去,你去拿。”
“拿什么玩具?”
“寶劍陀螺、彈射飛機。”
“你在滑滑梯邊玩,不準到別處去,好嗎?”
“好。”
我急匆匆地一個來回,才用了四分鐘。孫子算是言而有信,沒到別處去。與幾個小朋友玩了一會兒后,又來拉著我說:“爺爺,你給我回家拿幾個奧特曼來。”
接著說了好幾個名字,我一個也沒記住。即使記住,也不認識。
“你那么多奧特曼,我也不認識你要的那幾個。”
“不,你給我去拿。”
“我們一起上去拿可以嗎?”
“不,你一個人去拿。”
給他說了會理,仍然無效。不得不說:“不拿。”
他拉著我哭鬧喊叫,無論怎么哭鬧、拉扯,反正不理。孫子哭鬧了一會兒,見一點作用也沒有,哭鬧也慢慢停下來,在我坐的椅子周邊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不再提回家的話。又等了一會兒,孫子小聲說:“爺爺,你站起來好嗎?”
“好。”
“我想到小區(qū)西門外去玩。”
“可以。”
各自退讓,孫子看不到取勝的希望,自找臺階下,我順水推舟,在這次較量中勝出。
晚上兒媳婦告訴我們:保安把小石頭交給戴老師,老師嘻嘻一笑:“小石頭,怎么不高興啦?”說著抱起給他穿上衣服后便沒哭了。順手摸出一顆核桃給孫子,說吃了核桃會變得聰明的。老師說他“呵呵”一笑:“老師,我本來就很聰明。”
我猜測他能說這句話,一是戴老師很喜歡孩子,經(jīng)常夸孩子很聰明,二是白云奶奶常常使用本來一詞。孫子把常常聽到的兩個詞組合成一句話,既展現(xiàn)了聰明,更是自信的確立。
在與孩子的較量中,孩子合理的讓他贏,不合理的家長必須勝出。家長一點一點合理的勝出,都是在為孩子的前進打下堅實的基礎。
(2025年3月5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