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4月28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社交平臺高調宣布,烏國防部情報總局成功消滅了“俄羅斯武裝力量高級指揮官”。這一言論所指,正是日前在莫斯科郊外遇襲身亡的俄軍總參謀部作戰總局副局長雅羅斯拉夫·莫斯卡利克。至此,一場原本屬于戰場的軍事沖突,徹底演變成跨境暗殺與國家級恐怖主義的新階段。
起因是4月25日,莫斯科巴拉希哈市發生汽車爆炸,起初官方稱為意外事故,死者系無關路人。但很快,真相浮出水面:這是一次精確策劃、有針對性的爆炸襲擊,目標直指俄羅斯軍方中樞人員。烏克蘭方面不僅毫不掩飾,反而由澤連斯基本人親自出面宣布“戰果”,甚至不忘添上一句“正義終將到來”的標語,試圖將一次赤裸裸的暗殺美化成所謂的“正義行動”。
這一幕,標志著烏克蘭戰術上的一次重大轉變,也揭示了基輔政權在戰爭陷入困境后,徹底拋棄底線,赤裸走向國家恐怖主義道路。炸彈不再只用于戰場正面對抗,而是直接瞄準敵國高官;沖突不再局限于前線拉鋸,而是滲透至首都心臟。
這已不是烏克蘭第一次對俄羅斯境內目標發動襲擊。此前從跨境無人機轟炸,到鐵路、石油設施爆炸,再到刺殺俄羅斯軍事博主與社會名流,一系列行動已昭示基輔當局正在系統性擴大戰線,將傳統戰場與俄羅斯腹地無差別化。但這一次,暗殺俄軍總參謀部高級指揮官,無疑是挑釁紅線之舉,將俄烏沖突推向更為失控、極端的新臺階。
面對這一局勢,俄羅斯方面反應強烈。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一針見血地指出,基輔政權的極端主義本質已徹底暴露,戰場上的節節敗退迫使其轉向恐怖主義。扎哈羅娃的表態并非外交辭令,而是直接點破了澤連斯基當局的困境:烏克蘭在戰場上無力逆轉局勢,只能通過恐怖襲擊制造“存在感”,試圖打破戰局僵持,挑釁俄羅斯反應,以求引發更大規模西方干預。
而西方的沉默,才是更令人警醒的部分。面對烏克蘭公然在境外暗殺俄羅斯官員,美國、英國、歐盟國家集體裝聾作啞,既不譴責,也不制止。相比之下,俄方任何反擊動作,無論多么符合國際法,都會被這些西方國家以“侵略”“違反國際秩序”的名義口誅筆伐。這種赤裸裸的雙標,早已不是冷戰邏輯那么簡單,而是對所謂“國際秩序”的徹底褻瀆。
以國家機器直接策劃暗殺,不僅違反國際法,突破戰爭倫理,更將地區沖突帶向不可控方向。當暗殺成為國家政策的一部分,當恐怖行動被當成戰術工具,烏克蘭政權實際上已經切斷了自己最后一條可以通過談判求存的道路。
對俄羅斯來說,這起事件極可能成為戰略定點升級的借口。普京政府早已表明,任何對俄境內的直接襲擊,特別是針對高官與戰略設施的攻擊,都將引發“對等甚至超等規模”的報復。未來幾周,俄軍在前線的行動很可能更趨猛烈,針對烏克蘭決策中樞、情報系統的打擊力度也將大幅加碼。
而澤連斯基押注的,是通過極端手段逼迫北約更深度介入。但問題在于,北約各國自身早已深陷內憂外患:美國忙于國內選戰與財政懸崖,歐洲陷入能源危機與經濟衰退,對繼續無底線援烏早已心生倦意。烏克蘭一味綁架西方,最終只會加速被拋棄的命運。
更大的危險在于,一旦這種國家級暗殺行為在全球被默許,未來將打開潘多拉魔盒。各國政要、將領、外交官都會成為明碼標價的襲擊目標,全球秩序將不再有最基本的安全保障。今天基輔可以刺殺莫斯卡利克,明天誰能保證不會有其他國家政要倒在街頭?一旦這種先例確立,國際關系只會淪為野蠻博弈。
從烏克蘭內部來看,澤連斯基政府以“正義”之名推行恐怖主義,實際上也在透支烏克蘭自身的國家信譽與未來生存空間。一個用暗殺維持戰局的國家,必將被未來的國際體系邊緣化,成為無法重返國際社會的孤島。
當澤連斯基在電報頻道上用勝利口吻宣布暗殺成果時,他是否意識到,烏克蘭正離國際社會的最后一絲同情越來越遠?當爆炸的硝煙散去,留在烏克蘭頭頂上的,不是勝利的榮光,而是更深的孤立與更慘烈的報復。
正義從不會通過恐怖主義實現。歷史終將記錄下這一刻:烏克蘭政權,在絕望中撕毀了最后一張遮羞布,在戰場失利后親手把國家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