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女人對你有下面這幾種態度,那多半是厭倦你了,咱就別再堅持了,沒啥意思。
一、對你愛答不理,情感冷淡是前兆
咱先說說這情感冷淡。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情感休止符”,說的就是親密關系到了倦怠期的時候,女人常常就會減少和你交流,用這種方式保護自己。
我之前碰到個咨詢的案例,有個姑娘叫小雅,剛談戀愛的時候,每天都要跟我分享她生活里的各種事兒,今天吃了啥好吃的,明天看到了啥好玩的事兒,那嘴就跟機關槍似的,巴拉巴拉說個不停。
可后來呢,她就不咋說了,我再問她,她就回我個“嗯”“哦”,明顯就是在敷衍我。
這可不是簡單的溝通方式變了,這說明她心里跟你已經有距離了。
還有啊,神經科學研究發現,人在熱戀的時候,大腦里有個獎賞回路會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讓人感覺特別開心、特別幸福。
但是日子久了,關系穩定了,這種化學反應就慢慢沒了。
這時候要是女人開始不跟你對視,也不咋跟你肢體接觸了,那其實就是她在用行動告訴你,“我對你沒那么多感情了,咱倆這‘情感賬戶’都快沒錢了”。
二、溝通越來越少,容易把關系搞崩
再說說溝通的事兒。
客戶生命周期理論里有個“退化期”,這在感情里也一樣。
有些女人啊,老是跟你說“我在忙”“隨便你”,這就是在跟你溝通上搞斷層,想讓這段關系降降溫。
有個婚戀機構做過調查,72%的分手案例里,兩個人每天有效溝通的時間連15分鐘都不到。
為啥會這樣呢?
其實就是男人和女人的需求不一樣。
男人一般覺得自己做了啥,那就是在表達愛意了,但女人不這么認為,她們更想要的是情感上的共鳴。
我有個朋友叫張明,他對象連續三個月,每天就回他個“在嗎”“吃了嗎”,他心里可難受了,最后實在受不了,就分了手。
這種溝通上的問題,比外面有第三者還可怕呢。
三、對你依賴變少,需求退化有預警
還有啊,健康的關系得兩個人一直有情感投入。
要是女人開始不跟你一起參加活動,也不跟你分享她的生活,甚至都不咋跟你的朋友來往了,那她就是在告訴你,“我對你沒那么多需求了”。
有個心理學實驗表明,要是兩個人疏遠超過6個月,這關系想修復,成功的概率還不到15%呢。
這種轉變一般有三個階段。
剛開始的時候,她可能會減少跟你單獨相處的時間,這是她在自我保護;接著呢,她就拒絕跟你一起回憶過去那些美好的事兒,這就是情感隔離;到后來,她就開始發展自己的社交圈了,這就是在重構關系。
我認識個姑娘叫李婷,她發現男朋友連續兩周都沒主動聯系她,她想都沒想,直接就分手了。
四、破局有辦法,自己成長也很重要
那要是遇到這種情況,該咋辦呢?
咱先得學會識別這些信號。
怎么識別呢?
你可以觀察一下她的行為模式,如果她連續兩周跟你交流都特別少,還老是躲著你,肢體上也很回避,那就有問題了。
再分析一下你對她的感情投入,要是從一開始你主動付出,到現在她都不咋回應,那你們之間的關系就有變化了。
還有就是看看你們一起活動的頻率,要是下降了30%以上,那可得小心了。
要是想修復關系,也有四個要素。
第一,要學會非暴力溝通,別一上來就指責她,用“我感到……因為……”這樣的句式,這樣她更容易接受。
第二,重新確認一下彼此的需求,列個“情感需求清單”,看看對方都在乎啥。
第三,制定一個共同成長的計劃,比如接下來3個月一起學個新技能。
第四,明確一下個人成長和情感投入的平衡點,別讓一方太累。
要是實在不行,該放手就放手。
情感專家王以墨有個“三階段評估法”。
第一個階段是冷靜期,大概1到2周,你就別再給她投入感情了,看看她啥反應。
第二個階段是評估期,2到4周,分析一下你在這段關系里投入了多少,時間、精力、金錢啥的,看看值不值。
第三個階段是決策期,大概1個月,根據前面的分析,理性地決定是繼續還是結束。
五、愛是流動的藝術
每段感情都有它自己的發展過程,出現厭倦的信號,就像給咱提了個醒兒。
咱得學會區分這是暫時的倦怠,還是關系真的沒法繼續了。
要是暫時的倦怠,那就趕緊想辦法補救;要是沒救了,那就大方放手。
真正的愛情不是永遠都不會厭倦,而是兩個人能在倦怠的時候一起成長。
就像存在主義心理學家弗蘭克爾說的:“愛不是尋找完美伴侶,而是用完美眼光看待不完美的伴侶。”
當出現這些信號的時候,咱別光想著挽留,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讓自己變得更好。
畢竟,最好的愛情,是在你成為更好的自己之后才出現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