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劉馨蔚
隨著大國紛紛爭奪科技霸主地位,全球半導體行業動蕩不安,一些供應鏈轉移到東南亞,東盟各成員國都在積極吸引國際半導體和先進電子企業的投資,引資政策優惠非常大。泰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都在競相成為區域領導者,一場半導體“混戰”正在東南亞上演。
泰國的電子產業歷史悠久,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涵蓋電子元件制造、電子設備組裝等多個環節,為半導體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產業基礎和配套環境。在半導體產業站在“風口浪尖”的當下,泰國展現出不小的雄心。
多重優勢助泰國在半導體產業鏈中占據一席之地
泰國半導體產業具備多方面優勢,這些優勢為其在區域乃至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占據一席之地。
東南亞地區是全球經濟增長較快的區域之一,電子產品市場需求旺盛。泰國位于東南亞中心位置,是該區域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地理優勢使其能夠便捷地與周邊國家以及全球市場進行貿易往來,降低運輸成本,提高供應鏈效率。同時,較為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使得半導體產品的運輸十分便捷高效,滿足企業快速交付產品的需求。
泰國是半導體產業中游和下游供應鏈的重要生產基地,包括半導體組裝與測試以及電子線路板制造。特別是在電子線路板制造方面,泰國具有較強生產能力,能夠為半導體企業提供高質量的線路板配套產品。值得一提的是,泰國還是全球第二大硬盤出口國。
泰國擁有多個成熟的產業園區,如春武里府、羅勇府等。這些園區聚集大量電子企業,形成良好的產業集群效應。半導體企業入駐這些園區,可以享受完善的基礎設施、便捷的物流配送以及豐富的上下游產業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泰國政府高度重視半導體產業發展,將其作為國家戰略產業之一。去年12月,泰國總理佩通坦主持召開國家半導體和先進電子產業政策委員會會議,目標是五年(2025—2029年)拉動5000億泰銖投資,強化泰國作為區域半導體產業中心的地位,并與越南、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東盟鄰國保持競爭優勢。
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秘書長納立·特提拉素(Narit Therdsteerasukdi)表示:“泰國正處于產業重要轉型期。如果能建立起強大的上游半導體生產基地,將使泰國具備未來20—30年的綜合競爭力,同時大大提升相關產業供應鏈的潛力。”
為此,泰國提出四大戰略來吸引投資,包括培養具有知識和技能的勞動力以滿足半導體產業投資的需求;提供擁有配套設施的現代化園區,滿足新老企業投資需要;確保可持續的清潔能源供應以及水資源的調度供應;提供靈活的稅收福利等。
東南亞半導體“混戰”,泰國并非一枝獨秀
泰國是繼印度尼西亞之后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2024年,該國入境投資申請價值增長35%,達到十年來的最高水平1.14萬億泰銖。納立表示:“受電子和數字領域投資的推動,預計今年的申請總額將超過去年。”
當前,在泰國設有芯片相關工廠的公司包括美國的亞德諾半導體公司、日本的索尼和東芝、德國芯片制造商英飛凌、中國臺灣富士通集成科技的子公司等。根據管理咨詢公司科爾尼2024年的報告,在對半導體制造業頂級新興經濟體的分析中,泰國位居印度之后,排名第二。
然而,在東南亞這片土地,泰國并非一枝獨秀。據《日經亞洲》報道,泰國東部鄰國越南正在起草一項新的數字技術產業(DTI)法,為在該國投資的全球芯片制造商提供多項優惠。根據該法規,企業研發投入可獲最高150%的稅收優惠,外籍專家可享受長達10年的免費土地使用權和便捷的簽證服務。此前,美國半導體巨頭英偉達與越南FPT集團達成全面戰略合作,雙方計劃投資2億美元,利用英偉達的技術建造一家人工智能工廠。
新加坡雖然國土面積小、運營成本高,但卻占全球芯片產量的10%,占半導體制造設備產量的20%左右。與此同時,新加坡仍在不斷鞏固其在東南亞地區半導體行業數十年的主導地位。
去年9月,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訪問新加坡期間,印度和新加坡簽署在半導體、數字技術、技能發展和醫療保健領域開展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在芯片生產方面,新加坡將支持印度不斷發展該產業,而印度將推動新加坡企業進入其龐大市場并強化供應鏈。
另一位“鄰居”馬來西亞亦是勢頭強勁。有著“半導體重鎮”之稱的馬來西亞,是全球封裝測試的主要中心之一,占全球芯片測試和封裝市場的13%。近年來,該國成功吸引包括英特爾和英飛凌在內的全球半導體巨頭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去年5月,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易卜拉欣宣布,該國將向半導體行業投資至少5000億林吉特,旨在將本國打造為全球制造業的重要樞紐。新的投資計劃將聚焦于集成電路設計、先進封裝及半導體芯片制造設備等領域。
有專家指出,泰國若要脫穎而出,首先需要填補至少8萬技術人才的空缺。納立介紹:“此次國家半導體和先進電子產業政策委員會會議,批準國家半導體和先進電子行業發展戰略框架,將增設兩個小組委員會來監督戰略實施以及推動人才發展計劃。通過技能培訓、國際實習、新建6所培訓中心等方式,力爭到2030年培養近8.5萬名高技能專業人員和研究人員。”
國際巨頭加碼,泰國成半導體產業新勢力
當前,泰國的半導體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近年,通過與國際先進半導體企業開展技術合作和引進,不斷提升自身的半導體技術水平。例如,泰國與韓國、日本等國家的企業和科研機構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引進先進的半導體制造技術和工藝,加速泰國半導體產業的技術升級。
去年12月,BOI批準富士康子公司富士半導體集成科技有限公司(FITI)在泰國設立上游半導體制造機械生產設備和模塊項目的投資請求。據悉,該公司將投資105億泰銖用于在春武里府和羅勇府各建設一座工廠,生產高精度半導體設備,以促進泰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這是一家屬于富士康集團且在全球半導體晶圓制造設備供應鏈中占據領先地位公司的重要投資。它來得正是時候,因為我們正在起草國家半導體戰略。”納立介紹,新的富士康工廠將雇傭超過1400名泰國工人,并從泰國采購超四分之一的原材料。同時,新工廠生產的所有半導體產品都將用于出口,預計年出口額將超過60億泰銖。
今年1月,德國半導體行業領軍企業英飛凌科技集團首席運營官魯特格爾?威布爾與佩通坦舉行會面。佩通坦在此次會面中提到:“泰國政府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戰略規劃與目標,旨在讓泰國成功融入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體系,提升泰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
同時,英飛凌宣布將在泰國北欖府建設一座全新的半導體制造工廠。這座工廠將專注于生產電力模塊,這一關鍵組件廣泛應用于電動車、數據中心以及清潔能源設備,助力泰國在全球清潔能源與高端技術供應鏈中的關鍵布局。
“鑒于脫碳和數字化是半導體行業強勁的結構性增長動力,我們正在泰國建立一座最先進的后端工廠,以滿足未來的客戶需求并加強供應鏈的彈性。這項投資旨在進一步豐富英飛凌的生產足跡、優化成本,并配合公司前端產能的擴張。”魯特格爾表示。
在制造生產方面,英飛凌還計劃在泰國設立研發中心,旨在支持公司在亞洲的業務擴張。該研發中心將與泰國本地高校及科研機構緊密合作,研發適應未來市場需求的前沿技術,并培養大量高素質人才。通過與教育機構合作,英飛凌將前沿的半導體技術和創新經驗傳遞給泰國年輕一代,為泰國建立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人才儲備基礎。
業界認為,功率半導體工廠的建設能夠吸引相關高科技企業在泰國聚集,形成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推動當地從傳統產業向高科技產業升級。目前,全球半導體產業正加速向新興地區拓展,而巨頭們的到來將助力泰國在半導體領域實現大步躍進,提升其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地位。未來,泰國有望憑借這一契機,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新勢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