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檔的《水餃皇后》是一部有“中國特色”的院線電影,灣仔碼頭品牌創始人臧健和這樣的故事素材,的確是很適合拿來拍電影,具備了很多扎實的劇作元素,比如女性話題、個人成長、勵志、小人物的逆襲等等,而且還可以從側面串聯起香港幾十年來的歷史。
馬麗這樣有親和力的演員來飾演主角臧健和再合適不過。而從電影市場的角度來說,她也具備一定的票房號召力。她雖然是喜劇演員出身,但無論是演正劇還是悲劇都沒有問題,可塑性很強,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是比老搭檔沈騰都要強。
由于人物的經歷豐富,也很方便主創在劇作層面的發揮。比如創作里經常提到的人物困境,臧健和本人在年輕時就遇到過,本來想的是來香港和丈夫過上幸福生活的,結果對方早已在泰國另有家室,雖然泰國官方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制,但私下傳統里還是有一夫多妻的情況出現,尤其是在1977年,這樣的情況也屬正常,不存在重婚罪。
這對帶著兩個孩子投奔丈夫來生活的臧健和來說,是非常致命的打擊。如果她跟隨丈夫去泰國,就會成為小妾,未來的日子會把她變成一個奴仆,生活將暗無天日。于是她決定留下來從頭開始,在陌生之地,靠雙手打拼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雖然大家知道她未來取得了輝煌的業績,但剛開始起步的她,是想象不到這些的。舉目無親的打工者,需要依靠那些同樣處于社會底層,同病相憐的人給予幫助。這樣的經歷,也讓我想起去美國打拼的親戚,走投無路的重新開始,是非常艱辛的一段歷程。
于是在這樣的故事里,縱然有一個普通母親的艱辛,同時可以看到更多溫暖情愫環繞著她。故事發生的時間離香港回歸還有20年,正是那些在出租屋里的香港底層人,為一個從大陸來的單親母親提供了更多關愛與幫助,比如糖水伯就是其中的一位。
飾演糖水伯的袁富華曾在熱門電影《周處除三害》里飾演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派角色。而在本片中,他卻是善良的,給予臧健和更多幫助,甚至是其救命恩人一樣的角色。可以看到在后來臧健和祭奠和供奉的牌位上,不但有自己去世的父母遺像,還有糖水伯的照片。
同樣給予幫助的自然還有房東紅姐(惠英紅飾演)。起初這個角色出現的時候,會以為此人是處處為難和刁難臧健和的那類人。其實紅姐本身的經歷也很坎坷,也曾有過不愿提及的不堪往事。所以當她看到無助的臧健和同時打幾份工,還要養兩個孩子后,就對她充滿同情與關愛,還用自己的經歷來鼓勵她。
正是在這些人的幫助下,才讓有過輕生想法的臧健和重新振作起來,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如何做好水餃的事業中去。從跟著糖水伯等人擺地攤開始,從學會如何吆喝開始,漸漸生意就有了起色。而那些經過攤位買了水餃的人,也會給臧健和提出寶貴的意見,讓她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精進,使得水餃的制作水準越來越好。
比如有人提出水餃的皮太厚,臧健和就去找賣餛飩的夫妻那里學習如何讓水餃的皮更薄。在路邊結緣的還有同樣來自山東老家的警察華哥(朱亞文飾演),無意中提到會把多買的餃子在冰箱里冷凍,這讓臧健和想到可以量產保存餃子,而不必擔心包好的餃子會壞掉。
因為曾經經歷過一段痛徹心扉的感情經歷和破碎的婚姻,一心忙著事業的臧健和不太敢嘗試新的戀情,即使華哥有意,臧健和還是婉拒了對方希望一起生活的愿望。
水餃作為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食物,同樣也就融入了更多家庭和親情元素。所以本片的味道和基調,也自然有著類似看“春晚”的感覺。打造這樣一部電影,的確是有很多層面的噱頭和賣點,正如開篇所提到的那樣,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現實題材影片。
五月份除了假期,還有母親節,所以這部影片也很適合帶著母親去影院觀看,這樣含辛茹苦的女性角色很有代表性。也許故事的主題和現在年輕的心態拉開距離,但總能從臧健和身上找到母親甚至是姥姥奶奶的某種形象特質。
而比起母親去世的催淚情節,我更喜歡糖水伯帶來的那份感動,她在臧健和生活艱苦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之所以說是救命恩人,也是因為在臧健和想要跳樓時,糖水伯讓臧健和的兩個女兒去唱歌安撫自己的媽媽。這種表現手法也比那些直接去勸阻更充滿愛意和記憶點。
從以上提及的這些劇情內容,就能體會出,影片里包餃子的勞動者致富人設,就很適合五一檔的基調,更何況它還包括了更多家庭親情和勵志成長元素。相信更多普通人都能在看過電影后,在心底里向自己的母親道一聲珍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