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有道:偏心的父母,往往更傾向于弱勢的一方。他們在金錢與情感上,毫不吝嗇地傾注于此,卻對那些獨立、懂事又能干的孩子視而不見。可這種偏心,如同銳利的箭,深深刺痛失寵孩子的心,在他們的靈魂深處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為人父母,若育有多個子女,務必秉持平等之心,一視同仁。否則,一旦孩子因偏心而失望,他們可能會決然遠離原生家庭,待到父母垂垂老矣,再奢求他們盡孝,恐怕只能換來拒絕。就如陳曉東的故事,為天下偏心的父母敲響了沉重的警鐘。
陳曉東自幼便是個懂事的孩子。然而,一場大病過后,他的腿落下了殘疾。起初,父母對他尚算疼愛,畢竟血濃于水。但隨著弟弟陳曉輝的降臨,一切都改變了。陳曉輝健康活潑,格外討喜,父母的愛便如決堤之水,全部涌向了他。陳曉東從此失寵,面對父母的嫌棄,他默默承受,乖巧得讓人心疼。小學三年級起,他便主動承擔家務,每日放學回家,總是先忙完家中瑣事,才悄然回到房間做作業。即便父母時常責罵,他也從不辯解,小小年紀便無奈接受了父母的偏心。
長大后,陳曉東雖只就讀于一所船政學校,卻習得一手修理電器的好手藝。畢業后,他來到美麗的江城市,開了一家電器維修店。在這個二線城市,電器維修需求旺盛,他的生意漸漸有了起色。憑借努力,他不僅有了積蓄,還拓展業務,開始售賣小型電器。隨著財富的積累,他購置了一套二手房,在江城市站穩了腳跟。每當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頭,陳曉東都會感慨自己一路走來的不易,也越發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心中憧憬著能在這座城市娶妻生子,安穩度日。
陳曉東深知自己腿腳不便,對婚姻不敢抱有太多幻想。然而,緣分總是奇妙。那天,阿蘭帶著一臺老舊的收音機找到陳曉東,那是她父親的心愛之物,她希望能修好它作為父親節禮物。阿蘭本沒抱太大希望,可陳曉東僅用半天時間便讓這臺老古董重煥生機。阿蘭父親聽到收音機里傳出聲音的那一刻,老淚縱橫。此后,阿蘭父親常帶著家中的老電器找陳曉東修理,對他的好感與日俱增。阿蘭也被陳曉東的善良勤勞所打動,兩個情投意合的人最終攜手組建了家庭。在阿蘭的關愛下,陳曉東終于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夫妻二人共同努力,日子越過越紅火。
2021 年,陳曉東的老家迎來拆遷,獲得一套房子和 70 萬元賠償款。因父母一直偏心陳曉輝,這套房子便毫無懸念地留給了他。陳曉東得知此事后,只是默默點頭,便回城了。他將情況告知阿蘭,阿蘭雖早已聽聞陳曉東的童年遭遇,明白公婆的偏心,但還是忍不住嘆氣。不過,她和陳曉東在城里已有自己的房子,他們明白,未來的生活要靠自己創造。
在父母的寵溺下,陳曉輝并無多大出息。陳曉東結婚時,二十五歲的陳曉輝雖交過女友,卻因吃喝嫖賭的惡習,逼得女友離他而去。此后,他愈發沉迷賭博,很快將父母的七十萬拆遷款輸得精光。父母心急如焚,托人給陳曉輝介紹了一個離婚的女人,婚后陳曉輝才稍有收斂。但這個女人精于算計,隨著老人年紀漸大,她提出只能伺候一個老人,另一個得由陳曉東來供養。
于是,阿蘭的婆婆將老伴留在陳曉輝家,自己背著行囊來到江城找陳曉東。阿蘭開門見到婆婆,十分驚訝,詢問緣由。婆婆嘆息著表示自己老了,需要陳曉東夫妻養老,以后就住下了。阿蘭聽后愣住,隨即憤怒地指責道:“憑什么讓我們養老?從小你們就對陳曉東不好,只寵陳曉輝。老家拆遷,新房和拆遷款都給了他,你們的偏心給陳曉東帶來多大傷害,你們知道嗎?現在還有臉來讓我們養老,簡直癡心妄想!
婆婆聽到阿蘭的責罵,心中有些愧疚,卻仍辯解道:“你們給我養老天經地義,不然回鄉下會被人罵不孝!” 阿蘭怒發沖冠,反駁道:“什么天經地義?陳曉東也是你們孩子,你們為何偏心?公平對待孩子才是天經地義!陳曉東沒分到一分錢和房子,這又算什么天經地義?婆婆,這是我最后一次叫你,我們寧可被說不孝,也不會給你養老,你走!” 說完,阿蘭狠狠關上房門。婆婆在門口站了許久,最終沮喪地離開江城,回到鄉下。當晚,陳曉東回家聽阿蘭講述此事,愣了很久,隨后拍了拍阿蘭的肩膀,輕聲說:“老婆,我支持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