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至4月26日,在中美關系復雜變化的關鍵階段,全球化智庫(CCG)代表團圓滿完成了為期一周、行程緊湊而卓有成效的美國之行。此次訪問恰逢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二個任期即將屆滿百日的重要節點,CCG也成為自4月初中美貿易摩擦升溫以來首個赴美開展民間交流的中國智庫,具有特殊而積極的意義。
今年4月2日以來,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層層加碼下,美國對華關稅達到最高245%,創下中美貿易戰以來的新高,中美“事實性經濟脫鉤”,兩國關系再次處于歷史性轉折點。
在此背景下,CCG訪美專家代表團在這一周的行程中,先后走訪了普林斯頓、紐約、華盛頓、波士頓等美國重要城市,與美國戰略界、學術界、工商界、智庫界、媒體界以及國際組織等各界精英人士廣泛接觸。期間,代表團通過各種雙邊會議、座談會、專題會、圓桌研討等多種形式,舉辦并參與了二十余場內容豐富、互動密切的交流活動。
通過開展民間外交與二軌交流,此次訪問積極推動了中美雙方在當前形勢下保持民間接觸、開展建設性的對話。圍繞中美人文交流、經貿合作等重點議題,特別是圍繞中美貿易戰,雙方以坦率的態度交換意見,尋找誤點誤判,探討多邊與單邊的差異、在交流中增信釋疑,致力于為中美關系的穩定發展注入更多積極動力。
本次出訪美國的CCG專家團成員包括:CCG理事長王輝耀,CCG聯合創始人兼秘書長苗綠,CCG副主任高志凱,CCG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王義桅,吉林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何志鵬,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朱元慶,中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黎娟,CCG媒體與公共關系部總監羅艷,CCG國際傳播總監王子辰。
走進聯合國總部,在國際風云時刻于多邊外交主場發出中國聲音
聯合國是最具普遍性、權威性和代表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在全球治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聯合國會員國數量共計193個,已成為多邊治理的主要平臺。今年恰逢聯合國成立80周年,在當前全球面臨深刻變革、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戰不斷涌現的背景下,聯合國通過實際行動詮釋多邊主義的價值,依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視頻 | CCG理事長王輝耀在聯合國安理會非正式會議發言
▲視頻 | CCG理事長王輝耀在聯合國安理會非正式會議發言(EN)
此次美國之行期間,聯合國安理會召開了以“單邊主義和霸凌行為對國際關系的影響”為主題的非正式閉門會議(阿里亞公式會議),該會議旨在探討單邊關稅對全球經濟與多邊體系的破壞,以及應對單邊主義和霸凌行為的有效措施。會議由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大使主持,包括安理會成員在內的80多國與會,30余國家代表發言。
CCG理事長王輝耀是在開場進行主題通報的兩位演講人之一,也是唯一參與發言的中國學者。他的發言觀點鮮明、立場堅定,結合大量權威數據和國際案例,在當前全球局勢深刻變動、中美關系復雜演進的背景下,發出了中國智庫的獨立思考與理性聲音,贏得了現場與會代表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回應。
此外,CCG專家團成員還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先后與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秘書長數字與新興技術事務特使Amandeep Singh Gill,聯合國政治與和平建設事務部東亞及太平洋司司長Sonja Bachman會面,雙方就全球治理、新興技術發展及多邊合作等重要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
亮相三大高端國際論壇,分享中國智庫洞見
國際論壇作為全球思想交匯、觀點激蕩的重要平臺,不僅為智庫與各界精英面對面交流提供了寶貴機會,也為增進互信、化解分歧、凝聚共識創造了條件。在此次出訪行程中,CCG專家團積極參與三場國際高端論壇,累計會面交流人數逾千人,與來自全球的學術界、政策界和工商界精英深入對話,聚焦中國與世界關系等重大議題分享洞見、貢獻智慧,為促進理性溝通與建設性合作貢獻力量。
在美國新澤西州,CCG專家前往普林斯頓大學參加首屆普林斯頓中國論壇,作為唯一現場發言的主旨嘉賓登臺發表演講,并與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原美國政府資深官員Robert L. Hutchings在外交與國際安全分論壇上同臺接受訪談,分享各自在公共事務領域的經歷與思考,同時寄語青年學子關注全球議題、拓展國際視野、積極投身公共事務。
▲視頻 |王輝耀對話Semafor 執行主編Gina Chua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WBG)2025年春季會議期間,CCG前往華盛頓參加了匯聚全球500強企業首席執行官的世界經濟峰會,并作為唯一來自中國的發言嘉賓,應邀出席“世界經濟增長的下一個時代”主題分論壇,與美國新銳媒體公司Semafor的執行主編Gina Chua進行對話,探討在當前復雜背景下,企業與政策制定者應如何重塑增長愿景、積極應對挑戰。
在波士頓,CCG專家出席2025哈佛肯尼迪中國論壇,在開幕式暨中美關系主旨演講環節發表精彩講話,圍繞當前中美關系的現狀與未來發展深入闡述觀點,并與現場嘉賓進行了熱烈討論。
本次參與的三場論壇中,普林斯頓中國論壇為期兩天,以“與時為盟,與世共榮”為主題,下設多個分論壇,匯聚學術、商業及政界精英,共同分享人生閱歷與行業洞見,啟迪與會者以中國智慧和方案推動世界和平與繁榮。
世界經濟峰會作為當前全球探討經濟形勢最為重要、規模最大的會議之一,匯聚了前所未有的嘉賓陣容,吸引近200位世界五百強企業CEO及來自美國、德國、法國、英國、西班牙、澳大利亞、哥倫比亞、肯尼亞、剛果等國的部長級官員和前國家領導人出席,共同探討世界經濟未來。
哈佛肯尼迪中國論壇以“策象未來:共道共策,政商同行”為主題,聚焦全球變局下的中國角色和國際合作前景。論壇設有多場專題分論壇,涵蓋中國與拉美關系、中美貿易、環境與能源轉型、房地產市場、青年領袖、中國參與國際組織的未來角色、人工智能與發展等重要議題。與會嘉賓陣容強大,涵蓋政界、商界及學術界精英,同時吸引了來自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等世界頂尖高校的在讀學生積極參與。
主辦專題研討,搭建中美交流橋梁紐帶
專題研討作為推動思想交流與政策對話的重要形式,為搭建多邊溝通橋梁、匯聚各界智慧提供了獨特機遇。在此次出訪中,CCG在位于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華盛頓廣場酒店成功舉辦中美智庫專題圓桌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以“以全球共同利益為目標,維護一個多邊的國際社會”為主題,吸引了來自蘭德智庫、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亞洲協會、皮尤研究中心、布魯金斯學會、昆西智庫、全球和平基金會、中西對話機制、阿富汗公共事務理事會、經合組織OECD、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美利堅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博洛尼亞大學、凱石公司等多家主流智庫、知名高校、國際組織及企業的近三十位資深專家參與。與會嘉賓圍繞2025年及未來所面臨的全球系統性挑戰,開展深入對話并提出可行性對策。
受邀參與本次會議的美方嘉賓包括:哈里斯競選活動高級顧問Erik Balsbaugh,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SAIS)中國非洲研究倡議主任Deborah Brautigam,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ASPI)副總裁、美國前貿易副代表Wendy Cutler,蘭德中國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Gerard DiPippo,美利堅大學國際經濟關系(IER)教授及IER項目教員主席Randall Henning,亞洲協會中國分析中心中國經濟研究員Lizzi C. Lee,亞洲協會中國分析中心高級研究員及中國氣候中心副主任Shuo Li,全球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及戰略倡議主任Yeqing (Victor) Li,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CFR)研究員事務主任James Lindsay,Capstone LLC外聯與活動團隊助理Emily Lyssenko,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副教授Mike Mochizuki,皮尤研究中心新研究倡議負責人Neil G.Ruiz,阿富汗公共事務理事會主席兼總裁Aziz Sadat,經合組織OECD全球關系與合作主任Andreas Schaal,博洛尼亞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巴黎政治學院主權債務主席(將任)Paola Subbacchi等。
通過精心設置議題、組織深入討論,CCG在廣泛聆聽不同領域的真知灼見、激發跨界思想交融的同時,也積極拓展中美民間外交與智庫交流的空間,為當前復雜局勢下增進理解、尋找共識貢獻了積極力量。
廣泛接觸主流智庫,熱議全球治理與中美關系
多年來,CCG與多家國際知名智庫建立了良好的長效合作機制,在廣泛傾聽國際聲音的同時,也積極回應各方關切。在長達一周的訪美歷程中,CCG專家團密集走訪了美國多家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主流智庫總部,包括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NCAFP)、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NCUSCR)、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CFR)、亞洲協會(Asia Society)、昆西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等,同時還與來自蘭德中國研究中心、皮尤研究中心、布魯金斯學會、阿富汗公共事務理事會、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亞洲協會中國分析中心的項目負責人及資深專家展開深入溝通,就當前中美關系走向、全球治理格局變化、地區安全挑戰及經貿合作前景等重大議題展開坦誠對話。
依托在中美關系領域長期積累的深刻觀察與獨到見解,CCG不僅積極促進雙方在知識層面的分享,也有效加強了政策信息與實踐經驗的互通。在此次到訪的智庫中,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由著名國際關系理論家、現實主義學派代表人物漢斯·摩根索(Hans J. Morgenthau)及其同仁于1974年創立。在過去的50年里,該委員會在規模和影響力方面迅速發展,至今仍定期舉辦公共研討會,發布基于二軌及1.5軌對話的討論成果和政策建議,并召開涵蓋美國及外國政策制定者的會議與簡報會。
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成立于1966年,是一家致力于加強中美兩國民間交流與貿易合作的非營利性組織。該組織參與籌劃了包括“乒乓外交”等中美間教育與外聯項目,是中美之間公共政策交流的重要組織和兩國交流的重要溝通渠道。
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成立于1921年,是專門研究美國外交政策和國際關系的智庫,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制定起到廣泛的影響作用。CFR的成員幾乎都是美國政商兩界的重量級人物,其中包括亨利·基辛格、喬治·布什、比爾·克林頓、賴斯等知名人士。由CFR主辦的《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是當今國際關系與外交領域的知名刊物,撰稿者多為美國深具影響力的學者和政府決策官員。
亞洲協會是美國舉足輕重的重要智庫,在中美關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該協會是洛克菲勒家族在1956年創辦的民間組織,現已成為美國最權威的亞洲政策民間研究機構,是美國和亞太最具影響力的教育文化機構。其總部位于美國紐約,宗旨是促進美國和亞太地區的民眾、領袖和機構之間的理解與交流。
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是一家專門研究美國外交政策的美國智庫,成立于2019年,被描述為倡導外交政策的現實主義和克制。該組織位于華盛頓特區,以美國前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John Quincy Adams)的名字命名。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是目前美國國內規模最大的國際問題研究機構,近年它加強了對亞太的研究,是對共和黨政府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思想庫之一。
到訪世界頂尖學府,激發面向未來的思想共鳴
長期以來,CCG始終重視與國際學術界的交流與合作,本次出訪中,CCG專家團先后到訪了位于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大學,以及坐落于歷史文化名城波士頓的哈佛大學。通過與世界一流學府的教授學者、青年學子面對面交流,進一步加深了與國際高水平學術機構的聯系,也為促進中外學術對話與思想共鳴注入了新的活力。
普林斯頓大學是八所“常春藤“高校之一。在美國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大學排名里,普林斯頓已連續十多年高居榜首。在《華爾街日報》2025年美國大學排名里,普林斯頓也連續第二年名列第一。普林斯頓大學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學科包括數學、物理學、經濟學、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地球科學、心理學、政治學、社會學、工程學、歷史學、古典學、藝術史學、英語文學、哲學、比較文學、東亞研究與漢學等。普林斯頓大學還是美國政治家的搖籃,從這里走出了兩位美國總統和40余位美國州長。此外,在普林斯頓大學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已產生了近70位諾貝爾獎得主以及眾多華人學術精英,他們在推動科學進步、促進人類文明發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首屆普林斯頓中國論壇后,CCG專家還參觀了藏書豐富、學術氛圍濃厚的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該館作為世界頂尖學府中的重要學術殿堂,因其珍貴的文獻資源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蘊,在國際學術界享有盛譽。在參觀過程中,CCG專家了解到,共有近50部由其撰寫和主編的中英文著作被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館藏。這些著作覆蓋國際關系、全球化進程、政策對話與多邊外交等多個領域,提供了中國視角的重要文獻資源,也體現了CCG這一中國頂尖社會智庫的學術成果在國際高端學府的覆蓋和影響。
哈佛大學是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學,常年榮居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一 ,常春藤盟校、全球大學高研院聯盟成員,坐落于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作為美國本土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哈佛大學在文學、醫學、法學、商學等多個領域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及研究機構之一。哈佛大學培養了8位美國總統,其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共有近170位諾貝爾獎得主,是榮獲諾貝爾獎校友人數最多的學府。
CCG專家此次前往哈佛大學參加哈佛肯尼迪中國論壇,并在開幕式暨中美關系主旨演講環節發表精彩講話。在該環節中,哈佛肯尼迪學院創始院長、道格拉斯狄龍教授、前美國助理國防部長Graham Allison還特別向與會者介紹了CCG理事長王輝耀與其最新合著的對話式著作——《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民間互動,商界對話,探索人文交流與合作空間
作為中美交流的重要紐帶,民間組織與商業機構在促進人文互鑒與經貿合作中發揮著獨特而關鍵的作用。
訪美期間,CCG專家團先后走訪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華美協進社、亞洲集團等知名民間組織與商業機構,并與其高層管理者圍繞中美關系現狀與未來走向進行了探討,圍繞加強人文交流與多領域合作交換了意見。
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成立于1966年,是一家致力于加強中美兩國民間交流與貿易合作的非營利性組織。該組織參與籌劃了包括“乒乓外交”等中美間教育與外聯項目,是中美之間公共政策交流的重要組織和兩國交流的重要溝通渠道。
華美協進社成立于1926年,由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孟祿(Paul Monroe)和中國外交官胡適、郭秉文在紐約共同創立,近百年來已經成為推動中美交流的橋梁和紐帶。在近百年的歷史中,華美協進社始終積極推動中美兩國的人文、教育與商業交流,在讓中國藝術走向世界、幫助中國留學生赴美深造、促進中美貿易和投資等事務中做出了卓越貢獻。
亞洲集團是一家總部位于華盛頓特區的美國戰略咨詢公司,為尋求向亞太地區拓展的公司提供咨詢服務。
拜會駐美及聯合國資深外交官,傾聽一線見解,共促雙邊關系
作為具有全球視野的中國社會智庫,CCG一直致力于促進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曾多次在赴美期間拜訪中國駐美國使領館及中國駐美外交官。
本次訪問期間,CCG專家專程拜訪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特命全權大使傅聰,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陳立(大使銜)等多位駐美及聯合國資深外交官。
代表團成員與駐美外交官們舉行了多場富有成效的工作座談,雙方就當前中美關系的復雜現狀、未來發展趨勢,以及CCG近期在研究、智庫交流、建言獻策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展開深入對話。
會面美國各界名流,在關鍵時期促進中美相向而行
本次訪問期間,CCG專家團通過密集走訪和廣泛會晤,與美國政治、學術、智庫、媒體及工商等主流精英圈層展開面對面交流,在增進了解、釋疑解惑的同時,推動了不同觀點間的深入對話與思想交匯。
具體而言,CCG與多位美國前政要以及曾擔任政府要職的多位高級別人士會面,其中包括三位曾擔任美國助理國務卿、現活躍于智庫領域的重要人士——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會長、美國國務院中亞及南亞事務原副助理國務卿、前駐塔吉克斯坦大使Susan Eliott,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亞太安全論壇主任、前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代理助理國務卿Susan A. Thornton,以及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成員、美國前副助理國務卿、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21世紀中國中心名譽主任Susan Shirk,以及美國前貿易副代表、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ASPI)副總裁Wendy Cutler,還有哈里斯競選活動高級顧問Erik Balsbaugh,就當前國際形勢與中美關系的走向進行了坦誠深入的探討。
此外,在智庫領域,CCG訪問并與來自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亞洲協會、昆西研究所、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蘭德中國研究中心、皮尤研究中心、布魯金斯學會、阿富汗公共事務理事會、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亞洲協會中國分析中心等10余家美國主流智庫的專家開展多輪深入交流,探討中美關系的挑戰與合作空間。其中包括: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會長Susan Eliott,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亞太安全論壇主任Susan A. Thornton,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全球健康高級研究員黃嚴忠,亞洲協會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創始主任兼高級研究員Debra Eisenman,亞洲協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辦公室主任Giyoun Kim,昆西研究所CEO Lora Lumpe,美國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高級顧問兼中國商務和經濟董事項目主任Scott Kennedy等。
在多邊合作領域,CCG會見了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秘書長數字與新興技術事務特使Amandeep Singh Gill,聯合國政治與和平建設事務部東亞及太平洋司司長Sonja Bachman,經合組織(OECD)全球關系與合作主任Andreas Schaal等來自聯合國、經合組織等國際組織的代表,探討中國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角色與貢獻。
在民間與人文交流方面,CCG拜訪了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美中公共事務協會、華美協進社、百人會、全球和平基金會、中西對話機制等活躍于中美交流一線的民間機構,與美中公共事務協會會長滕紹駿、華美協進社名譽社長James Heimowitz、百人會聯合創始人鄧兆祥、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會長Steve Orlins、華美協進社總裁George Geh等高層負責人就兩國民間互動與文化理解進行了深入探討。
在媒體領域,CCG專家也與路透社總裁Paul Bascobert,以及來自《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The Wire China》等知名媒體記者會面,圍繞中國發展、中美關系、國際輿論等話題分享觀點、介紹立場,推動客觀認知的傳播。
在學術界,CCG與來自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美利堅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紐約大學、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紐約市立大學、博洛尼亞大學、福特漢姆大學等全球知名高校的學者開展對話,聚焦全球治理、中國發展、中美教育交流等議題,推動學界認知與理解的深化。
在經貿與商業合作層面,CCG還與亞洲集團、凱石公司、CJPA全球顧問公司、Brunswick集團等企業高管交流,就中美企業界的期待與合作路徑展開探討。
恰逢其時的智庫外交,中美緊張局勢下的對話破冰之旅
縱觀整個行程,CCG此次在中美摩擦加劇、國際格局深刻調整的敏感時期訪問美國,恰逢其時、意義深遠。在全球局勢波詭云譎、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此次出訪不僅展現了中國智庫的專業擔當和建設性姿態,也為推動中美之間的理性交流與務實對話注入了積極能量。
此次訪美之旅,內容廣泛、層次豐富,通過聚焦重要議題、深化跨界對話、擴大朋友圈,CCG不僅持續推進中美之間的民間外交與智庫合作,也為在當前全球不確定性上升的背景下尋找共識、推動建設性合作提供了有益的路徑與思路。這不僅是一段探索中美關系緩和道路的關鍵行程,也是一扇深入洞察美國對華認知的重要窗口,更是一場面向國際社會傳遞中國聲音、推動理性對話的有力實踐。
-2025美國行-
CCG 圖書
● 出版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作者 | 苗綠
圖書介紹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行走》講述了苗綠博士作為全球化智庫聯合創始人,在個人成長、海內外求學、創辦智庫、國際交流、民間外交、為國家建言獻策等過程中的諸多故事與心路歷程。作為慕尼黑安全會議青年領袖代表,苗綠博士曾對話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開啟 2021 慕安會第一問;她是比利時國王會見的七位全球青年領袖之一;她發起的“國際青年領袖對話”項目,推動了國際間青年的交流互鑒,得到中國國家領導人的回信;她經常受邀參加國際高端論壇,在巴黎和平論壇、多哈論壇等重要國際場合,參與設置議程,打造國際交流新敘事,以全球視野講述時代中國,展現了新時代中國智庫人的風采。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團
● 作者 | 王輝耀,苗綠
圖書介紹
《21世紀的中國與全球化》首先梳理了全球化的變遷與理論發展,從技術與人本等新的視角觀察全球化,并做出全球化的界定,總結了后疫情時代新型全球化具備的特征,然后對中國融入全球化的歷史與現實進行了全面總結,用數據與事實說明,中國正在從全球化的受益者發展為反哺者,正在通過自身發展推動全球化進程,并嘗試承擔起更多國際責任,為全球治理創新貢獻方案。作者對全球化發展的理論和文獻做了梳理,回顧了全球化在世界和中國的發展歷程,指出全球化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本書從第四章開始,兩位作者對中國推動全球化實現包容性和公平性發展的路徑進行了探索,通過發揮中國的優勢和特點,讓中國為全球化發展注入新動力。作者基于長期的研究以及與國內國際、官產學各界有影響力重要人士的對話交流等,對中國的全球化發展路徑及全球治理創新等形成了新的思考,提出中國推動全球化發展的三大支柱與七大路徑。
● 出版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作者 | 王輝耀
圖書介紹
本書深度剖析了中國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角色演變與抉擇,及其對全球未來的影響。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顧了中國融入全球化的歷程,展示了中國從一個封閉的農業國家逐步轉型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過程。書中詳細探討了中國在貿易、投資、跨國企業崛起等方面的角色變遷,以及教育、人才和文化紐帶在這一進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探討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崛起及其對全球治理的影響。作者分析了中國在多極化世界中的地位變化,風云激蕩中的中國外交,中美關系的復雜性,以及中國在崛起的、更加一體化的亞洲中的角色。同時,還討論了中歐關系的發展與挑戰。第三部分審視了多邊主義面臨的挑戰和改革。書中探討了如何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尋找自由貿易的發展方向,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通過這些討論,展示出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積極參與和貢獻。
● 出版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編著 | 王輝耀、苗綠
圖書介紹
《對話世界:理解新時代的全球化》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全球化發展史”回顧了全球化的歷程,從古代貿易到現代經濟轉型,探討了全球化的起源與演變。通過與耶魯大學教授瓦萊麗·韓森、《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和《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的對話,揭示了全球化的多層次發展。第二部分“彌合全球不平等與赤字”探討了全球化帶來的不平等和治理赤字問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巴黎和平論壇主席帕斯卡爾·拉米、亞洲協會副所長溫迪·卡特勒等嘉賓,分享了他們對全球經濟不平等、貿易體系和制度改革的看法。第三部分《權力轉移與大國關系》分析了21世紀的權力轉移和大國關系,特別是中美關系的復雜性。通過與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軟實力之父”約瑟夫·奈、布魯金斯學會主席約翰·桑頓等專家的對話,討論了大國競爭、合作以及全球治理的未來。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團
● 編著 | 王輝耀
圖書介紹
作為海內外決策層和廣大公眾理解中美關系時廣泛引用的框架,“修昔底德陷阱”將成為未來幾十年對全球秩序有決定性影響的問題。在與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的對話中,格雷厄姆·艾利森就中美關系和中美地緣政治競爭、中國崛起、美國外交政策、美蘇關系、全球地緣政治、核武器、朝鮮問題、新冠疫情及影響等議題進行了深入闡述;全面、系統性地展示了艾利森對“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美經濟、金融、科技、軍事、外交等多個方面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和競爭的看法;深入而透徹地分析了中美雙方實力的變化,以及發生戰爭的風險;坦誠而直率地提出了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和建議。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團
● 作者 | 王輝耀,苗綠
圖書介紹
《我向世界說中國》是由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和秘書長苗綠基于“世界新格局下的中國對外敘事及話語權重塑”問題研究的重要成果,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據悉,該書講述了全球化智庫近年來立足芒克辯論會、慕尼黑安全會議、巴黎和平論壇、達沃斯論壇等知名國際舞臺,與各國政商學界知名人士暢談國際時局與未來趨勢,回應各方對于中國的關切和質疑,詮釋中國的發展模式,降低外界對中國的誤解,通過多層次、多主體、多元化、多渠道國際交流及傳播,以全球視野講述時代中國,積極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的生動故事。同時,本書立足國際形勢變化和全球傳播新格局,針對中國應當如何開展對外交流和傳播工作、如何創新外宣方式講好中國故事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剖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