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要輸了,老二想干掉老大,動起手來就知道實力不行了。打不過!根本打不贏!
美國這些年最忙活的事兒,不是搞科技,不是修內政,而是死盯著“世界老二”。從英國到蘇聯,再到歐盟、日本,一個個被收拾得服服帖帖。可這回,輪到第五個“老二”上場了,美國卻有點慌。動起手來才發現,這位“老二”不好惹,拳頭硬得嚇人。基辛格都忍不住說:“他們最終會取代我們。”
美國收拾“老二”的歷史,得從1945年講起。二戰剛結束,美國坐穩了“老大”的交椅。可這“老二”的位置,不是啥好座兒,誰坐上去,誰就得挨收拾。第一個倒霉的就是英國。當年“日不落帝國”多牛,殖民地滿世界跑,金融大權也攥得死死的。可1946年,美國搞了個馬歇爾計劃,表面上是援助歐洲,實際上是把英國的經濟命脈綁在美元上。北約一成立,英國的軍事指揮權也沒了。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美國直接翻臉,金融制裁一威脅,英國立馬撤兵。從那以后,英國就老老實實當起了美國的小弟,連喝口茶都得看華盛頓的眼色。
接著輪到蘇聯。這場戲可熱鬧了。二戰后,美蘇冷戰開打。1947年,美國拋出“杜魯門主義”,在歐洲建北約,在亞洲扶日本,圍著蘇聯畫了個大圈,憋得蘇聯喘不過氣。1983年,里根又整了個“星球大戰”計劃,說是要在太空搞導彈防御,把蘇聯的核彈全攔下來。蘇聯急眼了,跟著燒錢搞軍備競賽,結果經濟崩盤,民生爛成一團糟。1991年,蘇聯解體,紅旗落地,美國這招狠,直接把“老二”干沒了。
歐盟和日本也沒逃掉。歐盟本來想靠一體化當“經濟巨人”,可2008年次貸危機,美國先把自己搞了個小感冒,卻把歐盟送進ICU。2010年歐債危機,希臘、西班牙一個接一個爆雷,歐元地位晃晃悠悠。2022年俄烏沖突,美國一邊喊支援,一邊賣軍火、天然氣,歐洲能源斷了,經濟一蹶不振。日本更慘,二戰后被美國摁在地上,1980年代經濟剛起來,美國就逼著簽“廣場協議”,日元暴漲,泡沫破裂,經濟癱了三十年。這四個“老二”,一個比一個下場慘。
可第五個“老二”——也就是咱們我國,不一樣。基辛格都看出來了,2023年他說:“作為歷史演變的結果,他們最終將取代我們。”為啥不一樣?因為我國不是靠別人施舍上來的。從1949年站起來,到1978年改革開放,再到2001年進WTO,咱們是一步步自己拼出來的。工業體系全球最全,5G、新能源、人工智能樣樣不落下風。美國那套老招數,在咱們這兒不靈了。芯片制裁沒壓垮咱們,反而國產替代加速了;貿易戰沒打贏,東盟反倒成了咱們第一大貿易伙伴;疫情后,美國金融爆雷,咱們的供應鏈卻穩住了全球。
更牛的是,咱們不吃美國那套“圈套”。沒啥金融依賴,人民幣國際化走得順;沒瞎搞自由貿易,高水平開放搞得穩;產業鏈沒丟,自主可控抓得牢;技術也沒被卡死,科技自立自強越干越帶勁。美國以前對付“老二”的招,經濟制裁、軍事壓迫、意識形態忽悠,到咱們這兒全啞火了。咱們不崇美,心里有底,靠自己最靠譜。日本靠美國保護,歐盟盯著美元流口水,蘇聯被忽悠瘸了,英國舍不得老面子,可咱們中國人明白,誰也靠不住,自己強才是真強。
美國現在也急了。硬碰硬不敢,只能玩“拉幫結派”。AUKUS、四方機制、印太戰略,圍來圍去,繞不開咱們。而咱們呢?一帶一路走得穩,中亞、東盟、非洲市場越拓越大。這不是硬剛,這是換位。美國那點老把戲,玩不轉了。2022年,俄烏沖突讓歐洲吃了大虧,咱們卻穩住陣腳。2023年,美國還在搞“去風險”,可全球供應鏈離不開咱們。基辛格說得對,這不是預言,是事實:局勢變了,主角該換人了。
說到這兒,得提一句臺灣問題。咱們秉持“一個中國”原則,臺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謂的“臺灣當局”想靠美國撐腰,可美國自己都焦頭爛額,哪有心思真管?這是咱們的內政,誰也別想插手。美國想拿臺灣當棋子,可棋盤早就不是它說了算。
再看看未來。美國這套對付“老二”的玩法,幾十年來屢試不爽,可到咱們這兒,咋就不靈了呢?是美國老了,還是咱們太硬了?從英國到日本,美國次次贏,可這回,動起手來才知道,實力不行了。打不過,根本打不贏!這不是吹牛,是事實擺在這兒。咱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美國想保住“老大”的位子,得先問問咱們答不答應。這場戲還沒完,咱接著看,看誰笑到最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