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建一男子靠制作建甌板鴨發家致富,他做出來的建甌板鴨不僅穩居行業領頭羊的地位,而且一年能有3000多萬元的銷售額,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今天的主人公名叫葉國潤,福建建甌本地人,之前他在當地做販賣鴨子的生意,一年能賺20萬元,可是隨著市場的變化,白條鴨的市場是越來越難做,于是葉國潤想要把白條鴨加工成建甌板鴨進行銷售。
在此之前,葉國潤做過一個市場調查,傳統的建甌板鴨選材要求鴨子養殖時間達到一百天,而當時市面上的小加工廠為了節約成本,普遍選用的鴨子養殖時間小于一百天。
葉國潤覺得只要自己嚴格按照傳統工藝去做的話,就一定可以做出最具傳統風味的建甌板鴨。
于是,他找到當地做板鴨的老師傅拜師學藝,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把建甌板鴨的加工技術完全學會。
每年的冬季,正是加工板鴨的好時節,葉國潤做出來建甌板鴨后,又在建甌市區開了家鹵味店,賣板鴨的同時,他也搭配一些鴨脖、鴨鎖骨等鹵味銷售。
與此同時,他還舉辦一些試吃板鴨的活動來吸引顧客,慢慢的葉國潤的板鴨逐漸打開了銷路,他也賺到了不少錢。
2019年,葉國潤發現鹵味店里的鴨脖消費者很喜歡吃,但鹵味店里的產品都只能當天吃,不能保存太長的時間。
于是,為了方便顧客攜帶,葉國潤用真空包裝延長保存時間,但是這樣一來鴨脖的口感就不如以前了,直到有一次他看到鼓鼓囊囊的蛋黃派時,突然有了靈感。
原來,蛋黃派使用的是氮氣保鮮技術,他心想如果自己的鴨脖也使用氮氣保鮮,是不是也可以保鮮很久呢?
結果,這方法真的可行,通過氮氣保鮮技術,他的鴨脖可以保持六個月的原汁原味。
隨后,葉國潤乘勝追擊,在休閑食品上挖掘板鴨的潛力,開發出了更多產品銷往上海、深圳等城市。
葉國潤用自己的行動,讓地方土特產有了新的打開方式,一年他就能賣出十幾萬只的建甌板鴨,2020年他的年銷售額更是高達3000多萬元。
如今,葉國潤已經成為當地板鴨產業的佼佼者,他不僅讓建甌板鴨這一地方土特產煥發出新的生機,還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那么,對此大家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里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