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ASF)持續對全球生豬產業構成嚴重威脅。非洲豬瘟病毒(ASFV)的基因組龐大,編碼超過150個蛋白。其中,p15蛋白是一種小分子結構蛋白,因其在病毒顆粒裝配和病毒復制周期中的關鍵作用,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
前期研究提示,p15蛋白是一種位于病毒顆粒核殼的小分子堿性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富含精氨酸和賴氨酸等堿性殘基,這些特征使其具有與核酸結合的潛力,此外p15還具有膜結合能力。ASFV的結構復雜,分為外膜、衣殼、內膜,核殼和基因組五層結構,而p15蛋白通過與DNA及其他核殼蛋白的相互作用,維持病毒核心的結構完整性和穩定性。除了結構上的重要性,p15蛋白還具有一定的抗原性。感染ASFV耐過豬在體內會產生針對p15蛋白的特異性抗體,這為研究其在宿主免疫反應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據。雖然目前p15蛋白的免疫保護效應尚未完全明確,但其抗原性特征表明,該蛋白有望成為疫苗開發的潛在靶點。開發基于p15蛋白的疫苗或免疫診斷試劑,可能有助于非洲豬瘟的防控。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趙東明團隊等在Protein & Cell上發表了文章The p15 protein is a promising immunogen for developing protective immunity against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該研究從ASFV感染存活的豬體內檢測到針對病毒p15蛋白的高水平體液和細胞免疫反應。進一步,篩選鑒定到一種針對p15蛋白的高親和力中和鼠源單克隆抗體4E2;使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p15-4E2抗體復合物的三維結構,闡明了中和抗體與p15抗原表位的精確結合方式。研究發現,p15的抗原表位主要由10個氨基酸殘基構成:K50,Q51,A52,K53,E57,Q69,N115,E117,E140,S143,并且該區域高度保守,這一發現為深入理解p15的生物學功能提供了關鍵的結構性依據。由于p15在ASFV生命周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解析其表位特征不僅有助于闡明p15的中和機制,也為未來設計針對p15的高效疫苗提供了重要的結構基礎。
隨后,制備了兩種類型的p15病毒樣顆粒(VLPs):p15-I3和p15-I53-50AB,并評估了其免疫效果。實驗結果表明,對豬進行p15或p15 VLP的多次重復免疫,能夠降低中等毒力ASFV毒株在豬體內復制水平。在攻毒后,5頭未免疫豬有2頭發病死亡;而所有免疫豬均未出現死亡,且血液和組織樣本中病毒水平更低。這一結果表明,p15或其VLP免疫能誘導針對中等毒力毒株的攻毒保護。
該研究表明,病毒p15蛋白是一種潛在的免疫保護相關抗原,為ASF新型疫苗設計提供重要理論基礎。
https://doi.org/10.1093/procel/pwaf026
制版人: 十一
學術合作組織
(*排名不分先后)
戰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排名不分先后)
轉載須知
【非原創文章】本文著作權歸文章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未經作者的允許禁止轉載,作者擁有所有法定權利,違者必究。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會議資訊
近期直播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