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政治經濟舞臺上,常常會發生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誰能想到,一向以強硬姿態推行關稅政策的特朗普政府,竟然遭遇了來自內部的巨大挑戰,13個州聯合起來與政府“切割”,加州州長紐森還明確表達了對中國成功的期待。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呢?
美國13個州,包括經濟大州加州、紐約州等,對特朗普政府發起了聯合訴訟。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反映出了美國內部在關稅政策上的嚴重分歧。2024年4月,這12個州組成聯盟,再加上此前就已經行動的加州,共同將特朗普政府告上法庭。他們指控特朗普依據“國家緊急狀態”對眾多貿易伙伴加征的關稅政策“非法且違憲”,而且已經給美國經濟造成了“直接且無法彌補的經濟損害”。從法律層面看,關稅設定權本來是專屬美國國會的,總統只有在特定緊急情況下才能援引相關法律。特朗普此舉,顯然是越過了權力的邊界。
特朗普(資料圖)
經濟上,關稅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顯現。以加州為例,它是美國經濟總量第一的州,被視作“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其硅谷科技產業、農業和港口貿易高度依賴全球化分工。特朗普的關稅令,讓加州港口陷入癱瘓,農場主血虧,科技公司停工。據統計,2024年加州進出口貿易總額接近6750億美元,其中40%的進口商品來自中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僅這三國的進口額就高達2030億美元。中國還是加州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
“對等關稅”政策抬高了商品成本,直接影響了加州的就業和制造業體系,甚至波及農業和高科技產業。對于這樣一個經濟體量巨大的州來說,這無疑是沉重的打擊。而且,美國全境的企業也未能幸免,小企業主們集體訴訟,指控特朗普越權征稅,這些訴訟讓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陷入了內外交困的境地。
再看紐森,他在整個事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不僅帶頭起訴特朗普政府,還多次表達希望中國成功的意愿。此前,他還曾訪問中國,那次訪華成果頗豐。他在短短一周內走訪了北京、上海、江蘇、廣東、深圳和香港等地,并且受到了中方的高規格接待。在與中國的交流中,他對中美之間復雜而緊密的經貿關系有了深刻認知。特別是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環保技術等領域,加州和中國的合作不僅活躍,還具有高度互補性。
紐森(資料圖)
比如,加州對華貿易每年支撐著超過60萬個就業崗位。然而,特朗普再度揮舞關稅大棒,他站出來“切割”,明確表示“加州不是華盛頓,我們不認同用傷害貿易伙伴的方式解決問題”。這背后,其實有著復雜的政治考量。加州長期由民主黨主導,與特朗普所在的共和黨格格不入。紐森作為民主黨“后起之秀”,在此前的總統選舉中也是被看好的“下一任總統”候選人之一。他起訴特朗普,既是為了表達對聯邦政府政策的否定,也是為了給民主黨積累聲望,爭取更多黨內資源。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13州與政府的“切割”,反映了美國內部在對待全球化問題上的分歧。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美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然而,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試圖逆全球化而行,這無疑會損害美國企業和民眾的利益。加州等地方州看到了這一點,他們深知與中國等貿易伙伴合作的重要性,所以才會站出來反對聯邦政府的政策。
紐森(資料圖)
特朗普政府可能也沒想到,自己精心策劃的關稅政策會引發如此多的麻煩。從國內來看,法律上面臨多州訴訟,政治上加劇了共和黨與民主黨的矛盾,經濟上企業受損、物價上漲,盟友也紛紛倒戈。在國際上,美國的國際形象和影響力都受到了影響。
我認為,13州的行動是對美國不合理政策的抗爭,是為自身利益發聲。而加州對中國的合作態度,也體現了經濟全球化下地方利益的考量。美國應該摒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回歸到理性的經濟合作軌道上來。畢竟,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合作才是實現共同發展的正確道路。如果美國繼續堅持錯誤的政策,只會讓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而世界各國也不會坐視不理。希望美國能早日認識到這一點,共同推動全球經濟的繁榮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