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網等媒體報道,美國已悄然開啟從敘利亞東北部的撤軍行動,數百名士兵陸續撤離。美國軍方計劃關閉在敘利亞東北部的八個小型作戰基地中的三個,駐軍人數也將從2000人削減至約1400人。后續,美國指揮官還將在60天后評估是否進一步撤軍,不過有官員透露,指揮官們建議在敘利亞至少保留500名美軍 。這一系列撤軍動作并非毫無預兆,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帕特·萊德曾表示,當時在敘駐扎著2000名美軍,執行針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行動。但早在2月,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就援引內部消息稱,美國國防部正謀劃將美軍從敘利亞完全撤出,且已著手制定30天、60天或90天內完成全面撤離的計劃。
特朗普(資料圖)
事實上,特朗普對從敘利亞撤軍的想法由來已久。在其第一任期時,就曾打算完全撤離駐敘美軍,卻遭到時任國防部長馬蒂斯的反對。當時馬蒂斯認為,貿然撤軍可能會讓敘利亞局勢失控,給“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可乘之機,還會影響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布局。盡管馬蒂斯因這一分歧辭職后,特朗普政府撤出了大部分美軍,但隨后又因各種因素將部隊派了回去。在2023年10月之前,美國在敘利亞的駐軍約為900人,而在最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后,美軍人數迅速增至2000多人。如今,特朗普政府再次將撤軍提上日程,還表示要對敘利亞政策進行廣泛審查,部分官員預計美軍可能會減少一半以上,甚至完全撤出。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子昕分析認為,美國在敘利亞的駐軍名義上是保護敘利亞東北部油田和庫爾德聚居區,但實際上,由于當前以色列對整個敘利亞地區擁有絕對軍事威懾和制空能力,美國并不擔心自身撤出會使地區局勢出現重大變化。對特朗普政府而言,最大的關注點在于如何最大程度減少美國在中東的資源投入。在戰略收縮的大背景下,美國試圖以離岸制衡的手段,用低成本維系其在中東的影響力。簡單來說,美國不想再投入過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敘利亞,希望通過其他間接方式來維持自己在該地區的利益,避免陷入戰爭泥潭,消耗過多的國家資源。
特朗普(資料圖)
有分析人士指出,“伊斯蘭國”在今年1月至4月期間發動的襲擊次數呈上升趨勢。隨著美軍撤離,原本受到一定遏制的“伊斯蘭國”可能會利用敘利亞國內的權力真空,重新集結力量,對敘利亞的和平與穩定構成嚴重威脅。這不僅會讓敘利亞民眾再次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也會給周邊國家的安全帶來隱患。
美國撤軍引發了盟友的不滿和擔憂。土耳其一直對美國支持庫爾德武裝心存不滿,而以色列則擔心伊朗會借機擴大對黎巴嫩和敘利亞的戰略滲透。美國的突然撤離,讓盟友們感到措手不及,對美國的信任也大打折扣。他們開始質疑,當未來再次面臨地緣危機時,美國是否還會像承諾的那樣提供支持,還是會再次選擇拋棄盟友,拍拍屁股走人。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在中東地區,從阿富汗的狼狽撤軍,到伊拉克的權力真空,再到如今敘利亞的逐步抽身,不難發現其“進得快、退得急”的戰略模式。美國每次介入中東事務,看似打著各種冠冕堂皇的旗號,但往往在制造混亂、扶植代理人后,便選擇撤離,將無序和安全真空留給當地人民與區域國家。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嚴重破壞了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使得這些國家的戰后重建之路異常艱難。
敘利亞曾經在巴沙爾政府的領導下,雖然面臨諸多爭議,但至少維系了國家的表面穩定,還成功推動敘利亞重返阿盟,并與中俄等大國開展合作。如今,隨著阿薩德政府被推翻,敘利亞陷入更加混亂的局面,周邊國家趁機對敘利亞進行瓜分,敘利亞成為了案板上的肥肉,任人宰割。美國的撤軍決定,無疑是在敘利亞本就千瘡百孔的傷口上撒鹽,讓這個飽經戰火的國家未來的發展充滿了更多不確定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