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經濟社會對高素質技術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在不斷提高,從傳統行業到新興賽道,技能型崗位正在成為產業升級的關鍵支撐。國家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強調通過多元路徑培養適應新時代需要的技能人才,回應產業需求與青年發展期待。
與此同時,教育公平仍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基礎性議題。一些農村青年,因家庭壓力或學業失利早早離開校園,步入社會后卻發現,學歷不足、技能短板成為職業發展的“隱形天花板”。他們不是沒有夢想,而是缺少一條可抵達夢想的現實路徑。
近日,瀾之教育基金會聯合天津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河北省機電工程技師學院共同發布《“彩虹橋”人才計劃項目工作方案(2025修訂版)》。該項目聚焦青年學歷提升、技能培養與實踐學習需求,激發政府、高校、企業、社會組織等多元力量,以職業教育為手段,繼續教育、普通教育相互銜接,為青年打造“零學費、讀大學、半工讀、穩就業”的成才路徑,用實際行動探索新時代人才培養與教育公平的落地方式,回應時代之問。
學歷不止高考一條路
“彩虹橋”人才計劃依托天津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實施“專本一體化”培養機制,為青年提供國家認可的大學文憑。對于因高考失利或家庭原因未能繼續升學的青年而言,該項目提供了重新進入大學校園、提升學歷水平的機會,幫助他們打破學歷壁壘,增強就業競爭力。
學技能也要跟上時代
教育的意義,不僅是一紙學歷,更是要點燃理想、托舉成長。該項目人才培養課程聚焦“AI+設計”方向,強調實用性與前沿性。教學方式注重項目制學習與崗位實踐,學生在真實工作環境中解決實際問題,逐步形成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滿足新興產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讓教育真正與社會接軌
真正的成長,不止在課堂上,更要走進社會。“彩虹橋”人才計劃特別強調社會實踐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從第二年學年開始,每年組織學員進入知名企業參加為期半年的實踐學習,崗位與所學匹配,企業導師帶教,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中提升綜合能力,實現從校園到職場的平穩過渡。
為青年成長成才鋪路
2025年,“彩虹橋”人才計劃將持續面向17至20歲、擁有中職技校或普通高中畢業證書的青年開放報名。
據了解,“彩虹橋”人才計劃自啟動以來,已為超過1000名農村青年提供人生出彩機會。未來,項目將繼續以公益之力為青年成長成才鋪路、為鄉村振興賦能,讓更多青年以學歷為基、以技能為翼,打開通往理想的大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