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節前夕,由上海中醫藥大學與宜春學院青年師生聯合組建的實踐團赴江西省樂平市、宜春市、銅鼓縣及樟樹市等地開展專題實踐活動。本次實踐以"中醫藥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通過校地協同的課程設計與知行合一的教學模式,系統探索"大思政課"建設的新范式。實踐內容涵蓋紅醫精神傳承、基層健康服務、中醫藥產業賦能等維度,充分彰顯了中醫藥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獨特價值。
在紅醫精神傳承方面,實踐團通過系列教育活動實現了從"戰地藥箱"到"健康中國"的使命傳承。啟程前,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教育部"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何建成以"一只藥箱的百年傳承"為題開展專題黨課,通過傅連暲等紅色醫者的感人事跡進行思想動員。在銅鼓縣秋收起義紀念館,上海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郭文良教師結合歷史場景,深入闡釋了紅醫精神的時代內涵。實踐團成員還赴秋收起義接待站舊址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主題教育,系統學習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
在基層健康服務方面,實踐團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服務當地群眾。在石橋村開展的聯合義診活動中,中醫診斷、血壓測量、針刺療法、推拿治療等服務項目有序開展。由中醫學院博士研究生楊帥攜帶的中醫智能體質辨識儀受到村民廣泛關注,其搭載的智能手環脈象監測功能獲得一致好評。楊帥表示:"中醫藥現代化建設的要義在于提升服務的可及性,讓傳統醫學更好地惠及基層群眾。"實踐團成員耐心為村民提供健康指導,包括穴位按摩技巧、藥食同源膳食建議等個性化方案。
在中醫藥文化傳播方面,實踐團創新開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在浯口瑤沖瑤族小學,民族預科班學生張雅軒系統教授八段錦、太極拳及五禽戲等傳統養生功法。中醫學專業(五年制)學生程佳馨以"神農嘗百草"動畫為載體,生動展示中醫藥文化精髓。當瑤族學生接觸艾草香囊時,對"山茱萸等家門口常見植物的藥用價值"表現出濃厚興趣。在溫泉鎮中心小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張友維以"千年智慧傳薪火,小小中醫護中華"為主題開展文化講座,并通過贈送中醫藥科普讀物、四診書簽及艾草錘等文創產品深化教學效果。
在產業賦能方面,實踐團深入調研中醫藥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石橋村第一書記羅三強在田間開展現場教學,詳細講解該村"通過發展林下經濟、培育中草藥種植產業實現脫貧致富"的成功經驗。馬克思主義學院張金福教師以"鄉村振興戰略下中醫青年的使命擔當"為題組織專題研討,深入探討中醫藥專業特色與鄉村發展需求的契合點。實踐團還實地考察了江西知名藥業企業、樟樹市中醫國堂特色街區及傳統中藥材交易市場,系統認知中醫藥產業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