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4月28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接受CNBC采訪時拿出了“升級版威脅”,中國應該主動“降溫”。
并不忘再補上一句,“如果不行,我們還有后招,禁運也不是沒有可能。”
美國似乎在期待中國讓步,但問題是,這一招真能奏效嗎?禁運一旦啟動,全球經濟的反噬會讓美國承受得起嗎?
美國財長“禁航威脅”
長貝森特他認為中國應該主動降溫,邁出第一步,他強調,中國對美出口額是美國對華出口的五倍,基于這一差距,他認為目前的125%關稅政策是不現實的,無法持續下去。
貝森特還進一步威脅,如果局勢惡化,升級的選項可能包括實施禁運,但他也表示希望這種情況不會發生。
中美聚焦——美財長:希望中方率先緩和貿易緊張局勢
貝森特似乎拿出了一副“鐵證”,用中國對美出口額是美國對華出口五倍這個數字來說明關稅不可能繼續維持。
但問題是,這個看似有力的論據背后,其實漏洞百出,邏輯不太成立,首先,中美之間的貿易結構本就不對等。
中國憑借完善的產業鏈,生產了大量的日常消費品和電子產品,而這些恰恰是美國消費者離不開的東西。
說白了,如果沒有中國的這些產品,美國的消費者可能得付出更高的價格,甚至有些商品根本買不到。
而美國在半導體等多個領域對中國設置的種種限制,導致了他們的出口規模受限,不能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中國。
而貝森特最令人不解的是,他居然威脅說如果中國不主動妥協,就實施禁運,禁運這種事情,一旦發生,那可真是“劍拔弩張”。
國際貿易早就不像過去那么簡單了,各國的經濟關系錯綜復雜,互相依存。
如果真的實施禁運,那么打破的將不僅僅是一個市場的平衡,甚至可能是美國本土企業和農場主的生計。
試想,美國農業州的大豆、玉米,科技企業的芯片設備,都會受到極大的沖擊,到時候,美國本土的消費者和企業,恐怕要吃虧的更多。
說實話,貝森特這一番話聽起來像是拿著談判籌碼在試探中國,甚至是想通過言辭讓對方有所反應。
其實美國國內的政治局勢早就開始出現裂痕,一部分政客越來越傾向于采取更強硬的立場,認為對中國的強硬態度是正確的選擇。
可這種看似有力的威脅,真能達到預期效果嗎?
美國的老招數
其實特朗普的操作,一直以來就讓人摸不著頭腦,4月28日,他接受了《大西洋月刊》的采訪,居然大言不慚地說,自己第二次執政的目標不僅是要“執掌國家”,更是要“管理整個世界”。
這話聽得人差點沒噴飯,明明是美國自己亂成一鍋粥,他卻好像在拯救世界似的,真是“人不要臉,天下無敵”了。
特朗普執政100天以來,不僅讓美國經濟風雨飄搖,全球的供應鏈也亂成了一團麻,股市、國債、美元簡直像是被一陣風吹散的紙片。
美國國內的老百姓可不太認同這番“拯救世界”的言論,企業受損、消費者苦不堪言,農產品滯銷、物價瘋漲,民眾怨聲載道。
到特朗普上任100天時,他的支持率竟然掉到了39%,創下了過去80年美國總統百日內最低的紀錄。
再加上有72%的美國人認為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可能會引發衰退,53%的人覺得自從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國的經濟狀況就更糟了。
試問,這樣的“拯救者”能讓誰不頭疼?而中國這邊則有些不慌不忙。
憑借著龐大的國內市場和完備的產業鏈,經過一系列穩經濟的政策,經濟發展依舊穩健。
與美國的“亂中求變”不同,中國在這場博弈中保持了主動權,絲毫不妥協。
特朗普及其團隊的“假消息”頻頻出現,似乎是在逼迫其他國家屈服,表現得簡直像是一個霸道的“大國玩家”,但對于中國來說,這一切都像是徒勞。
特朗普不斷宣稱與中國的談判有進展,結果這些消息最終都被證明是空穴來風,甚至連韓國媒體都忍不住調侃,特朗普團隊連個中國官員都找不齊,居然派“好萊塢演員”來替代。
這種做法說實話,讓人有點哭笑不得,原本政治談判應該是嚴肅的,但特朗普團隊顯然已經不顧及什么國際聲譽了,居然用各種手段和輿論來逼迫中國回到談判桌上。
這不僅僅是對中國的一種“心理戰”,也是美國國內面臨壓力下的無奈之舉。
而美國的財政部長也開始公開威脅了,這么“硬核”的操作,顯然是看準了時間的優勢,想通過各種手段迫使中國做出讓步。
中國的回應
盡管美國一再挑釁,中國卻始終保持冷靜并堅決回應。
外交部早早就表明,目前中美兩國并沒有就關稅問題展開任何磋商或者談判,那些傳出的所謂達成協議的消息,簡直是無稽之談。
中國對這類無理要求沒有絲毫退讓,態度鮮明且堅定。
澎湃新聞——美財長稱關稅戰升級的責任在中方,外交部: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
美國若真心想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得拿出誠意,把那些不合理的單邊關稅取消,而不是繼續要求中國單方面做出讓步。
更令人震撼的是,中國發布了中英雙語視頻《不跪》,這段視頻雖然沒有直接提及中美貿易,但卻通過生動的畫面展現了中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
外交部發布重磅雙語視頻《不跪!》 2025-04-29 13:32·人民日報
從震撼的超級工程到世界領先的5G技術,從快速發展的城市建設到鄉村振興的勃勃生機,每一幀畫面都彰顯了中國的強大實力和不屈精神。
如果美國真敢對中國實施禁運,那可真是玩火自焚,走了一步讓全球經濟大地震的險棋。
如今,全球經濟的高度一體化讓各國經濟相互依存,而中國作為全球“世界工廠”,在這個龐大且緊密交織的產業鏈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制造基地,許多國際知名品牌的電子產品都依賴中國的生產線,例如,蘋果公司,大部分手機、平板等產品都是在中國組裝的。
中國的電子產業配套體系十分完善,從零部件生產到產品組裝,每個環節都具備了成熟的技術和高效的生產能力。
假如美國對中國實施禁運,蘋果公司將不得不尋找其他的生產基地,而這個過程不僅會帶來成本的大幅上漲,也會嚴重影響到生產進度,最終影響全球市場的產品供應,價格上漲,消費者買不到心儀的產品,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更重要的是,美國國內對此的反對聲浪逐漸升高,簡直是“自家后院起火”。
從各行各業的實際情況來看,一旦禁運落實,其帶來的負面影響逐漸浮出水面。
舉個例子,美國汽車制造商將面臨更高的成本,他們不得不從其他地方尋找替代零部件,這會大幅提高生產成本,壓縮利潤空間,甚至可能導致企業減產,裁員,從而沖擊到美國的就業市場。
如果禁運真的實施,零售商們將很難從中國采購到這些高性價比的商品,而尋找其他供應商不僅需要耗費大量時間,還可能無法保證商品的質量與供應的穩定性。
這不僅會導致貨架上商品種類減少,價格上漲,甚至讓美國消費者的利益受到極大損害。
結語
這一切都提醒著我們,在這個全球化高度發展的時代,任何國家的單方面行動,都會在全球經濟的棋盤上激起層層漣漪。
希望美國能夠看清這一點,別再一味地挑戰中國的底線,否則最終受損的,只會是整個全球經濟。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