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援引美國《紐約郵報》、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等媒體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21日宣布,將在未來3天公布有關俄烏沖突的和平計劃。當這場持續超過三年的沖突進入第1154天,一系列動態正悄然重塑局勢走向。
普京(資料圖)
特朗普拋出的和平計劃雖未官宣,但美媒已提前披露關鍵內容。《紐約郵報》稱,方案或包括派遣歐洲軍隊進駐烏克蘭執行停火協議,還設想設立一支由俄羅斯、烏克蘭及非北約第三國組成“聯合委員會”的獨立維和部隊,專門負責監督前線停火情況 。《華爾街日報》爆料,美國可能承認克里米亞為俄領土,而烏方高級官員透露,基輔方面愿意以“事實承認”方式,放棄約兩成目前被俄控制的領土,但前提是保留未來追索權。這種“事實承認”與“法律承認”的區別,成為后續談判的潛在突破口。
回看剛剛過去的復活節30小時停火,雖未達成實質性和解,卻成為觀察雙方態度的重要窗口。停火期間,俄國防部通報烏軍發起444次炮擊、900次無人機襲擊;烏方則宣稱俄軍違反停火承諾多達2000余次。即便雙方互指違約,俄方主動提議停火、烏方要求延長停火時限,都顯示出對緩和局勢的潛在訴求。軍事觀察員王寶付分析,俄方此舉意在試探和談誠意,烏方延長提議則是外交姿態,雙方都想在輿論場占據主動。
俄烏沖突(資料圖)
普京態度轉變更引發全球關注。4月21日接受俄羅斯國家電視臺采訪時,他明確對與烏克蘭直接會談持開放態度。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進一步說明,俄方愿就“不打擊民用目標”與烏方展開對話。這是沖突爆發以來,俄方最明確的和談信號。澤連斯基此前“隨時準備對話保障平民安全”的表態,與普京言論形成呼應,讓外界看到雙方在平民保護議題上存在共識空間。
國際社會斡旋動作不斷。烏克蘭、英國、法國和美國代表將于23日在倫敦開會,聚焦無條件停火與和平計劃。但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直言,和平協議難以短期內達成,俄烏沖突的復雜性決定了談判需更多時間與耐心。
然而,和平進程并非一帆風順,美國的舉動給局勢增添諸多變數。美媒報道,美國考慮將扎波羅熱核電站周邊設為“中立區”,甚至由美方控制。這座歐洲最大核電站自2022年被俄方掌控后,多次遭遇攻擊,成為沖突敏感點。俄羅斯堅決反對轉讓控制權,烏克蘭內部對核電站歸屬也存分歧——能源部長曾提議與美共同控制,但澤連斯基拒絕美方獲取所有權。美國此時介入,無疑讓局勢更加復雜。
俄烏戰場上的士兵(資料圖)
更具爭議的是美國議員布賴恩·菲茨帕特里克的舉動。他在俄烏邊境操作烏軍大炮向俄軍開炮,還將過程發布在社交平臺。作為來自“搖擺州”的議員,他受軍火商資助,政治獻金超600萬美元。此舉被質疑為提升政治形象、迎合反俄選民,更引發美國國內強烈批評。美軍退役將軍弗林斥其為“蠢貨”,認為該行為將美國推向危險邊緣。
從和平計劃即將公布,到領導人態度轉變、國際斡旋推進,俄烏局勢確實出現重大轉折跡象。但美國的介入與挑釁,俄烏雙方在領土、安全等核心問題上的分歧,都讓和平前景充滿不確定性。這場持續超三年的沖突,每一個新動態都牽動全球神經,而最終能否實現停火,還需各方在復雜博弈中尋找平衡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