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天線和電磁輻射協會((IEEE AP-S) ,是公認的全球天線領域領先的學術組織,專注于天線與電磁傳播領域的研究、應用與教育。其于2000年設立的戴振鐸杰出教育家獎,更是天線與傳播教育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不僅對獲獎者綜合成就有著極其嚴格的評選標準,且每年僅授予一人,含金量之高不言而喻。
而此次榮獲2025年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天線和電磁輻射協會 (IEEE AP-S) 戴振鐸杰出教育家獎的學者,則是在天線理論、設計及應用教育領域有著重大貢獻的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客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學機電工程學系講座教授陸貴文。
該獎項不僅是對陸貴文教授個人學術與教育貢獻的認可,更反映了其在推動學科發展行業人才培養方面的深遠影響。然而,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便是他的雙重身份——港城大(東莞)與港城大的“共享教授”,而這恰恰體現出了港城大(東莞)與港城大師資力量的共享、共建。
據了解,港城大(東莞)現有80%以上的專業課程教師直接來自香港城市大學本部。且港城大本部70%的教師來自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而港城莞在繼承這一國際化基因的基礎上,進一步面向全球招募高層次人才。截至2025年,該校已引進85名教師中,72名為港城大客座教授,另有13名新聘教師具備哈佛、普林斯頓等QS前50高校的教研經歷。這不僅保障了港城大(東莞)自身的教育水平,也間接促進了大灣區打造科技創新與人才高地建設。
根據斯坦福大學與愛思唯爾聯合發布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2024》中,港城大(東莞)20位學者入選“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6位教授躋身“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覆蓋人工智能、納米材料、光子信息等13個前沿領域。
而也正是這樣“硬核”的師資陣容,為該校學生帶來了最前沿的國際化教學體驗。據悉,港城大(東莞)采用全英文授課,教材與港城大同步,課堂中既有陸貴文教授這類實踐型學者,也不乏鮑威教授(連續五年入選全球前2%科學家)等深耕基礎研究的理論大師。
對于學生而言,他們不僅能通過“港城莞杰出講座系列”接觸到諾貝爾獎得主的學術前沿分享,還可進入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華為等機構實習,將課堂知識轉化為產業應用,最終獲得一張融合學術、產業與全球資源的“立體成長地圖”。
綜上所述,香港城市大學(東莞)以其與香港城市大學深度共享的頂尖師資團隊、高度國際化的師資陣容,為學生構建了卓越的學術平臺。通過兩校“共享教授”與全球前2%科學家的引領,學子不僅能浸潤于全英文授課的前沿課堂,更能借力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華為等頂尖產業資源,將理論與實踐無縫銜接。
再加之本科交換、諾獎學者講座等多元機會,這里無疑是為每一位學子鋪就了貫通學術、產業與全球視野的成長之路,怎么看都是“入股不虧”的選擇!
關注“高考志愿說”,獲取更多關于大學的原創解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