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衢州4月30日電 (柴燕菲 張斌)借助海內外人士的力量,位于浙江西部的內陸城市衢州,正愈加靠近世界舞臺。
4月29日至30日,第六屆衢州人發展大會在浙江省衢州市舉行,匯聚衢商等800余位衢州籍海內外人士共話合作,推動家鄉高水平對外開放發展。
大會現場。張斌 攝
“海外僑胞和留學人員本身就具有國際視野,是講好中國故事、促進‘走出去’的重要力量。”作為留學歸國人員代表,英中科創協會會長周霄飛受訪時說。
二十多年前,大學畢業的他遠赴英國求學深造。這些年來,得益于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的實施,浙江發展迅猛。看到家鄉衢州市如今吸引了眾多優秀企業和海歸人才,周霄飛表示,希望通過英中科創協會,促進中英兩國的更多交流與合作。
“我曾經推動中醫藥走向海外市場,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中國的產業出海需要適應不同地區的要求。目前,國內產業拓展多元化市場的需求更加迫切,我希望能與家鄉多互動,讓自身所學和積累的經驗、資源發揮價值。”周霄飛說。
衢州位于浙閩贛皖四省邊際,當前正持續實施“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戰略,縱深推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服務鏈“五鏈”深度融合,在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中建設四省邊際中心城市。
“十四五”以來的4年,衢州的GDP、規上工業增加值等12項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均列浙江全省前三。特別是在開放方面,當地外貿進出口總額從2020年的358.4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785.6億元,4年間翻了一番多,躋身全國外貿百強城市。
“看到家鄉的變化,我們感到由衷的高興,希望發揮自己的力量為家鄉做些事。”離開衢州在外闖蕩多年的澳門高新技術交易所董事長、澳門南孔衢州聯誼會會長陸松林受訪時說。
在家鄉黨委、政府的感召下,陸松林一直專注于推動衢州與海外全方位交流合作,從成功為家鄉引入木門產業,到促進文化、教育領域深度交流,他體會頗深。
近年來,見證衢州工業實現大跨步發展的同時,他聚焦高水平產業工人的培養,推動衢州柯城技工學校與德國科格努斯大學合作創辦“中德技師學院”,引入德國“雙元制”職教模式,去年已經招收上千名學生。
自稱“創二代”的民建會員、衢州市新生代企業家聯誼會常務副會長、浙江吉祥廚具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詹奇,則是當地民營企業成功實現“青藍接力”的代表之一。
在這位“90后”的帶領下,父輩開創的廚具產業從傳統制造中突圍,邁向創新賦能的數智化、環保化、開放化新賽道。“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面對市場挑戰和機遇,一定要開放發展,匯聚全國乃至全球資源,實現轉型升級。”詹奇說。
去年以來,得益于衢州市對新生代企業家的支持,他多次與香港企業家、科研人員互動交流,已經碰撞出了“火花”。目前,企業已經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利用新技術解決商用油煙味道處理的行業課題,填補市場空白。
大會上,主辦方舉行衢商代表對話,以及“青藍接力奮進向未來”等儀式,旨在推動新銳衢商以青春力量和不懈奮斗,激蕩出經濟社會持續向上的澎湃動能。大會還舉行重大項目簽約儀式,場內外共簽約42個重點項目,總投資314.3億元。
大會現場,主辦方展示衢州市40年來的發展變遷。張斌 攝
衢州市委書記高屹在大會上致辭時回顧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社會各界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同時也表示,衢州仍然是浙江的加快發展地區,經濟總量不夠大、科技和人才支撐不夠有力、城鎮化率偏低等問題和短板依然存在,“這些都是‘成長中的煩惱’,只要全體新老衢州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就一定能夠破難而進、突圍而出。”
特別是聚焦優化營商環境,高屹表示,當地將迭代優化“企呼我應”涉企問題高效閉環處置和限時快響機制,更好地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構建完善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讓衢州成為產業鏈關鍵企業最容易落地、最適宜發展的城市。(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