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所作所為體現的依然是“美國優先”的原則,并不符合國際道義和規則。
第二個任期未滿百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就已深陷風暴中心。
據央視新聞報道,特朗普政府對加拿大經濟的攻擊,以及威脅要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激怒了加拿大人,他們大量取消了前往美國的旅行。同時,加拿大多個城市也爆發了抗議特朗普威脅加拿大主權的集會。
憤怒的遠不止加拿大人。由于屢次放出“不排除軍事奪取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島控制權”等言論,以及移民、關稅等一系列政策,無論是在國際社會還是美國國內,特朗普都招來了密集的“差評”和抗議……
蔑視言論惹眾怒
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主持人問及特朗普多次提出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個州”的言論是否“略帶調侃意味”,特朗普表示自己“真不是開玩笑”。
“由于貿易逆差,美國對加拿大貿易正在虧損,美國沒有必要進口加拿大的產品。”特朗普說,“我們不需要加拿大的任何東西,唯一能夠真正解決這一切的辦法就是讓加拿大成為一個州。”
過去幾個月,特朗普曾多次公開談及此事,甚至將時任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稱為“州長”。但特朗普的這一“提議”遭到了加拿大領導人的斷然拒絕。
今年1月,特魯多宣布辭去自由黨領袖一職后表示,特朗普炒作的所謂“吞并加拿大”不會發生,加拿大人對自己是加拿大人感到非常自豪。當時,特朗普的言論已經受到加拿大方面的廣泛反對。
對于特朗普提出的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個州”的想法,加拿大總理卡尼稱“保留不同意見”。圖源:新華社
今年3月,特朗普在與加拿大現任總理卡尼通話中,再次提出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個州”的想法,并解釋了加拿大加入美國的優勢。在通話結束時,卡尼說:“我們同意在這個問題上保留不同意見。”
對于特朗普的這番言論,加拿大人表示很生氣。據報道,因貿易和政治關系緊張,加拿大游客紛紛放棄前往近鄰美國。據美國旅游協會統計,加拿大是美國最大的游客來源地,去年有約2040萬人次到訪,在美消費約205億美元。另據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統計,3月從加拿大通過陸路進入美國的客流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超過22%。加拿大航空公司說,4月至9月的加拿大赴美機票預訂數同比減少約10%。
同時,加拿大多地也爆發了抗議集會。在蒙特利爾,數百人聚集在皇家山公園,民眾手舉標語牌上寫著“別插手”“加拿大本就偉大”等語句,反對特朗普把加拿大稱為美國“第51個州”的蔑視言論。
強占野心遭駁斥
自執政以來,特朗普還多次表露出對巴拿馬運河的強占之心。據新華社報道,特朗普26日對分屬巴拿馬、埃及的兩大海上交通要道的通航權“提要求”。
“美國船只,包括軍艦和商船,應獲準免費通行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特朗普在其個人社交媒體“真實社交”平臺上這樣寫道。“沒有美國,這兩條運河就不會存在。”特朗普表示已指示國務卿馬爾科·魯比奧“立即”運作此事。
巴拿馬總統穆利諾同日在社交媒體平臺疑似對特朗普上述言論作出“不點名”回應,表示巴拿馬運河通行費事務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掌控,“不存在與之相悖的協議”。
對于特朗普一再威脅“收回”巴拿馬運河,巴拿馬總統穆利諾也曾作出強硬駁斥。圖源:央視新聞
巴拿馬運河是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要道,埃及的蘇伊士運河則是連接地中海和紅海的要沖。特朗普此前已經多次威脅不會排除使用軍事力量奪取巴拿馬運河的可能性。有分析指出,特朗普此番發言再次表明其欲擴大美國對全球關鍵商業和軍事水道的影響力。
對于特朗普一再威脅“收回”巴拿馬運河,巴拿馬方面曾多次作出強硬駁斥。穆利諾曾表示:“巴拿馬運河及其周邊地區的每一平方米都屬于巴拿馬,并將繼續如此。我們國家的主權和獨立不容談判。”
執政能力遭質疑
“買下”格陵蘭島、“收回”巴拿馬運河、將加拿大變成“第51個州”……上任未滿百日,特朗普的諸多言行,加之關稅、移民等政策,已讓其在國內外備受質疑和反對。
據新華社報道,特朗普政府自1月20日上任以來,肆意揮舞“關稅大棒”,強推移民驅逐計劃,大幅裁撤聯邦雇員,大量關停政府機構,一系列行動引發眾怒。據美國法律研究機構統計,特朗普政府在美國國內面臨的訴訟已達200余起,全美各地爆發600余起抗議活動。
特朗普執政將滿百日,民調支持率為80年來美總統最低。圖源:新華社
最新民調結果顯示,特朗普的執政百日支持率為39%,這一數字比今年2月份下降了6個百分點,且創下過去80年來美國歷任總統的最低執政百日支持率。
另據央媒報道,美國政府濫施關稅,引發全球貿易秩序紊亂,嚴重破壞多邊貿易體制。多個全球南方國家政要和專家表示,美保護主義政策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尤為不利,損害各國特別是全球南方國家的發展權益,全球南方應加強合作,共同應對美貿易保護主義舉措帶來的全球挑戰。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認為無論是關稅政策,還是特朗普的這些霸道言行都可以理解為其個人的一種談判策略,即用不按常規、極限施壓的手段試圖迫使對方混亂并使對方主動作出讓步,以讓美國獲得一些現實的好處。特朗普的所作所為體現的依然是“美國優先”的原則,并不符合國際道義和規則。美國應該正視國內外各方理性聲音,通過平等對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出品 深海區工作室
撰稿 王若弦
編輯 深海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