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036阿克蘇至阿拉爾高速公路(以下簡稱“阿阿高速”)項目打造“智慧工地”,借助互聯網、智能物聯、AI 計算技術,對施工現場人、機、料、法、環等生產要素,以及安全、質量、進度、綠色施工等生產過程進行數字化管理,提高了項目管理標準化水平與執行效率,優質高效推進項目建設。
G3036阿阿高速二標項目塔北二干渠橋面鋪裝。(資料圖)
阿阿高速施工第二合同段智能鋼筋加工場。石繼良 攝
4月29日,記者在新疆阿阿高速施工第二合同段綜合場站看到,焊接機器人精準焊接鋼筋,焊接機器人學名叫數控鋼筋籠滾焊機+焊接機械手,利用智能新技術,全自動完成橋梁樁基、墩柱鋼筋籠、蓋梁鋼筋骨架片等焊接操作。
機器人焊接作業。石繼良 攝
G3036阿克蘇至阿拉爾高速公路施工第二合同段綜合場站負責人王廣斌說:“以前焊蓋梁骨架片,兩個工人同時操作,一天大概只能焊八九片。現在用機器人,焊一片只需40分鐘,而且焊縫的長度、高度、寬度,誤差小于等于一毫米,精度更高。”
“智慧工地”建設,還有效提高了工地安全管理水平。視頻監控AI識別系統,實時監管現場作業情況,實時告警違章作業行為,對安全隱患實時預警。
“我們梁場接入這個系統之后,可以有效識別進入工作區域內的每一個人有沒有戴安全帽,有沒有穿反光背心?對違章行為及時預警,提醒作業人員和安全員,輔助我們項目進行安全管控,消除安全隱患。”王廣斌說。
“智慧工地”建設覆蓋了阿阿高速各個施工合同段。在施工第一合同段綜合場站,智能化設備有序運轉,管理人員通過“智慧平臺”,在數字大屏、手機、電腦上都可以實時監測作業情況。
G3036阿克蘇至阿拉爾高速公路施工第一合同段綜合場站生產副經理孫勇說:“‘智慧平臺’實行數字化管理,提高了有效作業率,提高了工藝工法,使整個工地管理更加規范化、便捷化。”
數控鋸切套絲生產線進行鋼筋切割、車絲作業。石繼良 攝
在施工第一合同段綜合場站內,一根根螺紋鋼筋通過數控鋸切套絲生產線,自動完成車絲。該生產線采用國際領先技術,全自動完成鋼筋輸送、翻料、傳遞、車絲、打磨工序,大幅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孫勇表示:“在沒有引進這套設備之前,需要6個工人三套設備才能生產,現在只需要一個人操作就可以進行生產,并且精度更高、質量更好。”
智能張拉壓漿。(資料圖)
阿阿高速項目打造“智慧工地”,廣泛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四新”技術。橋梁工程BIM技術應用,根據實際測量數據建立GIS原始地形,創建樁基、橋墩、箱梁、與橋梁連接的道路BIM模型,結合施工方案、施工模擬和現場視頻監測,提高施工質量和效率。連續現澆箱梁施工采用盤扣式支架,實現箱梁現澆支架快速拼裝,易于調整,方便拆卸。智能張拉壓漿系統,使用智能化的張拉與大循環壓漿技術來取代傳統的張拉與壓漿,施工人員不再需要通過語音進行配合操作,不再需要通過肉眼來對施工質量進行觀測,不再需要通過手工的方式進行相關數據的記錄,通過程序化的控制方式實現了對張拉伸長量的精準化控制,進而保證了管道壓漿的密室度,實現了橋梁預應力的最有效發揮,使得橋梁的安全性與耐久性得以提升。
(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記者毛衛華| 石繼良 張康)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