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泓宇(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張自中(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
編譯:李斌斌
編校:朱泓宇
原載于:Public Relations Review,2025年第2期。
當前,中國許多城市把舉辦演唱會作為吸引游客、刺激地方經濟和塑造并提振城市品牌的策略,但同時這也對城市的公共關系構建提出挑戰。過往的研究,一方面印證舉辦演唱會能夠優化城市的品牌影響力和公共關系建設,另一方面,也針對演唱會舉辦過程中“偶像-粉絲”關系對城市品牌的正面和負面影響提出思考。尤其是在當下高度平臺化的媒介環境中,城市日益重視形象塑造和品牌構建,不斷加強公共關系建設。
社交媒體讓傳統公共關系研究中的公眾認知和評價的形成變得更為復雜。匿名可供性使得異質化的群體得以在網絡中集聚,這為極端化、情緒化表達的產生提供了便利。社交媒體平臺易在短時間內發生關于特定事件的沖突,這對城市品牌和公共關系的構建造成了較大的不確定性。
公共關系研究中,“激情公眾”(passionate publics)是指對某一品牌、產品、服務或社會事件展現出強烈情緒的群體。激情公眾的非理性話語表達和行為經常經由傳播技術放大,粉絲對偶像的態度表達便是一個典例。社交媒體平臺所具備的可編輯和連接性增強了粉絲參與實踐的豐富性。中國語境下,大量的線上粉絲活動使得以微博為代表的社交媒體日益“飯圈化”(fandomized)。整體而言,清晰抑或含蓄的粉絲話語和松散的非粉絲話語共同構成了中國社交媒體上的粉絲文化話語表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粉絲不僅是被參與式文化塑造的群體,高漲的熱情和突出的行動能力也讓他們成為公共關系構建的積極主體。然而,隨著近年來粉絲行為帶來惡性影響的事件頻發,中國社交媒體平臺上反對粉絲文化的話語大量涌現,揭示了飯圈文化對公共關系構建的“雙刃劍”效應。對政策制定者而言,關注粉絲群體的情感變化與行動,通過有效的溝通策略進行公關關系的培養與維護變得十分重要。
非粉絲群體(例如居民和游客)也可納入激情公眾的范疇。就居民而言,他們的激情公眾屬性往往被低估,與粉絲群體相比,這個群體更能夠對官方施加影響力,進而推動政府重塑和諧的公共關系。這引導本研究考察此次演唱會中西安當地居民在微博上表達訴求時的話語構建方式。就游客而言,社交媒體使得他們的話語組織化程度更高。盡管無法與粉絲和居民群體相比,但他們也能依據特定身份組成激情公眾集體,為自身利益發聲。因此,文旅和城市品牌構建的官方部門如何處理不同類型激情公眾間的沖突、促成意義構建成為本研究關注的重要問題。
粉絲借由演唱會在一座城市形成短暫性的聚集,居民作為常住人口具有持續性聚集的特征,游客對一座歷史文化旅游城市而言擁有超越時間的影響力和重要性。這三類群體都能夠成為激情公眾,表達對公共事件的意見,強調自身群體的利益,并敦促城市官方部門協調各方關系,他們以話語表達為杠桿,撬動有利于達成自身訴求的調整措施。這種行為也被視作一種由利益驅動的“話語實踐”(discursive practice)。
為進一步探究三種不同類型激情公眾在某一具體公共事件中的社交媒體話語表達,本研究采用“文化-經濟模型”(cultural-economic model,CEM)的框架進行全面分析。Curtin和Gaither基于“文化循環理論”(circuit of culture theory,CCY),融合新馬克思主義與后現代主義的語境,構建出文化-經濟模型。文化-經濟模型超越了單純的政治經濟視角,全面考察文化、權力等復雜因素如何構建聯系與創造意義。已有研究證實了文化-經濟模型在不同文化語境中皆具普適性,并強調了它對于理解公共關系實踐的重要意義。該模型包含的規制(regulation)、表征(representation)、身份(identity)、生產(production)和消費(consumption)等概念可分別用于理解政府話語邏輯、公眾想法及粉絲經濟與文化旅游收入關系等。
鑒于先前文化-經濟模型的相關研究對粉絲參與的文旅問題、多類型激情公眾案例,以及混合方法運用的相對忽視,本研究聚焦TFBoys2023年在西安舉辦的十周年演唱會,展開案例研究。本研究在微博平臺收集了2023年8月5日至8月7日與演唱會相關的13619條原創微博帖子。經手動編碼,識別出4768條帖子(35%)由TFBoys的粉絲發布,3344條帖子(24.6%)發布自西安。隨后,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在文化-經濟模型的指導下運用結構主題模型(STM)和批評話語分析(CDA),探究城市品牌建構和激情公眾(包括粉絲、當地居民和游客)之間的關系,并主要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1.包括粉絲、居民和游客在內的不同類型激情公眾如何參與有關TFBoys西安十周年演唱會的在線討論?2.政府如何(建設性地)回應,調解激情公眾之間的話語沖突,并在通過演唱會打造城市品牌的同時構建和諧的公共關系?
情感分析結果顯示粉絲群體相較于非粉絲群體表現出更為普遍的積極情緒,尤其是非本地的粉絲。本地粉絲的正、負面評論幾乎持平,負面反饋主要集中在對粉絲入場時不當行為的批評,以及對演唱會安保措施不足的擔憂。此外,演唱會結束后,非粉絲群體中的負面評論明顯增多,這與同一時期粉絲群體中的討論形成鮮明對比。
圖1情感分析結果
結構主題模型建模結果顯示不同地區的帖子有共同的關注主題,如演唱會宣傳、對TFBoys的喜愛,以及關于演唱會對西安經濟影響的討論。值得關注的是,本地居民對演唱會給城市帶來的實際影響(包括安全、交通,以及演唱會明星對西安文旅的潛在促進作用)關注度更高。相反,其他地區的用戶則更強調粉絲行為的廣泛社會影響。
圖2結構主題模型建模結果
此外,結果還揭示了粉絲身份與主題之間的聯系。與預期相符,“演唱會宣傳”和“對TFBoys的喜愛或回憶”這兩個主題在粉絲群體內部受到極高的關注度。陜西的非粉絲群體則對本次演唱會給西安公共基礎設施帶來的影響更感興趣。然而,關于TFBoys演唱會對西安經濟的影響,粉絲與非粉絲群體同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受到了其他地區非粉絲群體的廣泛關注。
圖3身份-主題森林圖分析
粉絲話語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一致性,圍繞粉絲對偶像的崇拜并相對被動地與城市的公眾形象交織在一起。相反,非粉絲話語表現出明顯的差異,陜西的用戶展現出更具本地化的關注點,而其他地區的用戶則傾向于探討粉絲行為的社會影響。
隨后,本研究經過批評話語分析共得出四個方面的結論。
第一,在規制層面,形成了一種“政府-粉絲-非粉絲”的三方機制。粉絲、居民和游客這三類激情公眾的話語表達塑造了政策調整的空間。
第二,在表征層面,西安城市形象與粉絲表達的沖突,揭示了傳統的西安形象與偶像崇拜及流行文化之間的復雜互動。盡管政府希望通過本場演唱會展現西安年輕、現代的一面,但部分粉絲的“激情行為”擾亂了這一期望。官方對粉絲和非粉絲群體社交媒體敘事的管理可能不到位。飯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西安作為古代都城的形象傳遞,不少非粉絲群體則以戲謔、調侃方式表達對此次演唱會的沖突事件的看法。同時,TFBoys在西安城墻拍照一事將城市魅力與粉絲的偶像崇拜巧妙結合。粉絲作為激情公眾通過創造性話語表達,參與西安城市品牌的構建,形成了非預設的公關行為。
第三,在生產與消費層面,高收入的演唱會及粉絲經濟與西安聯系不緊密;旅游和酒店預訂量的飆升雖為西安帶來關注和收入,但城市形象與旅游價值未獲實質性提升。這可能說明西安未能借此次演唱會的舉辦凸顯城市特色,提振城市品牌。
第四,在身份層面,不同激情公眾群體的表達分歧較為明顯,“粉絲-非粉絲”的身份二分法貫穿在矛盾雙方的話語實踐中,這讓粉絲文化驅動的城市形象構建受到多元主體身份張力的限制。
總的來看,本文剖析了粉絲影響力在城市公關關系建構中的角色,揭示了政府、粉絲及非粉絲群體(居民、游客)間的權力互動狀態。在理論層面,本研究將文化-經濟模型拓展運用至城市文旅與激情公眾的公關關系領域,增強了該模型的適用性。在實踐層面,本研究啟示政府在利用演唱會促進地方文旅和提振城市品牌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制定文化經濟策略、完善應急計劃外,還應該實現從危機管理者到關系維護者的轉變,協調社交媒體上不同的激情公眾之間的話語沖突,維護城市形象與公共關系和諧。
原文請見:Zhu, H., & Zhang, Z. (2025). Revitalizing city branding through concerts? Fandom, passionate publics, and public relations of the TFBoys’ concert in Xi’an.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51(2), 10256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