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
2025年4月24日,俄羅斯太平洋艦隊一支由20380型護衛艦“阿爾達爾·齊登扎波夫”號、“凜冽”號,以及補油艦“佩琴加”號組成的艦艇編隊抵達泰國薩塔希普海軍基地進行友好訪問(官兵會務、排球賽、上艦參觀)。俄軍事專家德米特里·博爾特尼科夫在《消息報》刊文,就此事引申俄海軍在南半球海域部署的戰略價值。概要如下:
圖1 俄羅斯海軍艦艇
一、印度洋-南半球海域的戰略地位
(一)地緣經濟樞紐
印度洋連接亞非歐三大洲,承載全球40%海運貿易,包括中東石油(波斯灣至東亞)、東南亞資源及“一帶一路”核心通道。關鍵水道:馬六甲海峽(全球25%貿易量)、曼德海峽(紅海入口)、蘇伊士運河(歐亞航運捷徑)。
(二)安全風險熱點
印巴沖突(核國家邊境對峙)、也門胡塞武裝襲擊商船、索馬里海盜殘余勢力、大國軍備競賽(烏克蘭裝備外流風險)。2024年紅海危機:胡塞武裝對商船襲擊激增,全球供應鏈受沖擊。
二、蘇聯時期的印度洋戰略布局
(一)1971年蘇聯決定在印度洋永久部署作戰艦艇
印巴戰爭爆發,孟加拉國誕生。蘇聯太平洋艦隊迅速向作戰區域部署力量,成功阻止了美國海軍站在巴基斯坦一方進行干預。蘇聯偵察部門截獲的美國海軍電報顯示,美國海軍一直處于被監視狀態,且在部署上晚于蘇聯,蘇聯艦艇數量眾多,指揮官表現強硬?;诖?,蘇聯最高領導層決定在印度洋永久部署作戰艦艇。這一決策契合了20世紀60年代冷戰對抗的邏輯,當時蘇聯海軍新艦艇的加入為保護國家在偏遠地區的利益提供了工具。
(二)1974年蘇聯成立第8“印度”作戰分艦隊
1974年,第8“印度”作戰分艦隊成立。該分艦隊最初在1967年是為了執行太空計劃任務而組建的,包括參與登月項目,但后來被重新定位為執行軍事任務。此后,蘇聯艦艇開始在印度洋永久駐扎,艦艇在紅海的達赫拉克群島的物資技術保障點???,這里設有倉庫、住宅建筑、碼頭、船舶修理車間,港口內還有浮動車間和浮動船塢。
1974-1975年,該艦隊參與了蘇伊士運河的排雷工作;1977年埃塞俄比亞-索馬里戰爭期間,負責從索馬里撤離蘇聯專家;1981年塞舌爾群島出現政變企圖時,“塔林”號大型反潛艦和“萊圖奇”號小型反潛艦被派往當地支持合法政府并可能撤離蘇聯公民;1975年,“德米特里·波扎爾斯基”號巡洋艦等艦艇的船員在毛里求斯島遭受颶風后為當地居民提供援助。20世紀80年代,伊朗和伊拉克沖突爆發,進入“油輪戰爭”階段,交戰雙方攻擊從波斯灣運出石油的各國船只。第8分艦隊在海灣部署力量,組織護航,保護本國及其他國家船只,并因船只被水雷炸毀,從黑海艦隊調派掃雷艦前往波斯灣應對水雷問題。
三、蘇聯解體后海軍撤離印度洋
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在印度洋仍保持一支作戰分艦隊,維護自身在世界海洋廣闊區域的利益,保護本國商船和公民。然而,隨著蘇聯解體和冷戰結束,蘇聯力量走向衰落。1991年,蘇聯被迫撤離達赫拉克群島;1992年,艦隊指揮機構解散,軍事開支急劇削減,作戰分艦隊成為歷史,許多軍艦退役,前往印度洋的航行次數大幅減少。1994-2003年期間幾乎沒有此類航行。
四、21世紀海軍逐漸恢復在印度洋存在
21世紀初,太平洋艦隊的作戰艦艇前往印度洋海域的航行才開始恢復。近年來,太平洋艦隊的艦艇編隊不斷前往印度洋,呈現出一個編隊任務結束后另一個編隊隨即接替的態勢。例如,2024年10月5日,“轟鳴”號、“阿爾達爾·齊登扎波夫”號、“銳利”號水面艦艦遠航,于2024年12月13日返回符拉迪沃斯托克;2025年2月3日,“銳利”號、“阿爾達爾·齊登扎波夫”號再次出海。
21世紀初,索馬里海岸附近出現海盜問題,由于通過曼德海峽和亞丁灣的船只數量巨大,俄羅斯海軍開始派遣作戰艦艇保護海運。2010年5月6日,太平洋艦隊的水兵和海軍陸戰隊員從“馬沙波什尼科夫”號大型反潛艦上解救了此前被海盜劫持的“莫斯科大學”號油輪。
五、當前局勢與未來展望
目前,印度洋地區局勢依舊復雜。印巴關系再次緊張,國際聯軍在也門對胡塞武裝展開軍事行動,各國船只在亞丁灣頻繁遭到無人機或導彈襲擊。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結束后,大量軍事裝備將涌入世界市場,其中既有運往烏克蘭的,也有在基輔政權控制地區生產的。此外,大量具備實戰經驗的人員將進入雇傭兵市場。這些情況極有可能吸引某些國家或恐怖組織的興趣,包括在印度洋地區活動的組織,進而加劇地區緊張局勢,對俄羅斯海上航運和公民構成威脅。
鑒于此,俄羅斯有必要在印度洋重建“印度”分艦隊,使其成為一支永久性力量。類似的力量已于2013年在地中海復興,并在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港建立了基地,在打擊該國恐怖分子的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俄羅斯正在為太平洋艦隊進行艦艇建設與改造,在加里寧格勒地區船廠建造兩棲艦,在圣彼得堡和共青城地區建造護衛艦,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將“維諾格拉多夫”號大型反潛艦改裝為護衛艦。太平洋艦隊目前已有10艘大型艦艇,能夠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執行任務,未來其水面艦艇力量將得到顯著增強。
此外,作戰編隊迫切需要自己的基地,基地內將配備倉庫、船舶修理車間、碼頭以及其他艦艇停靠所需的基礎設施,便于艦艇維護發動機,船員得到休息和進行必要維修。近年來,俄羅斯一直在與蘇丹就紅海基地建設進行談判,同時也在積極尋找其他潛在的停靠地點。
總體來看,俄羅斯重返印度洋不僅是軍事回擺,更是大國地位再宣示:通過控制能源動脈、對沖西方海上霸權、拓展地緣支點,對沖北約東擴壓力。這一戰略能否成功,取決于艦艇建造速度、基地談判進展等綜合情況。
(科薈智庫:孟光)
1
2
3
4
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