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這圈子,聊起技術和誰更厲害,總有說不完的話。最近看方博直播,他聊到樊振東和王楚欽的技術差別,特別是那個“擺短”,一下子把大家的討論熱情給點起來了。不過網友談論這兩位,可不光是技術好壞那么簡單,而是國乒下一代誰來扛旗的大問題!
其實以2024 年 WTT 重慶冠軍賽那場比賽為例就能看出方博所言非虛。那場樊振東對王楚欽,關鍵那幾局,他的擺短真是絕了——球擦著網邊過去,高度控制得死死的,落點還老往對方難受的正手小角去。王楚欽不是擅長爆挑嗎?碰到這種球,感覺一身力氣使不出來。
賽后數據也挺嚇人的:那場王楚欽7次臺內爆挑,就成了3次,還都被樊振東反拉得分了。反過來,樊振東擺短得分率高達82%!你說這咋打?
還有不少人覺得,王楚欽想追樊振東,雙打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看看數據吧,有點殘酷:到去年4月,王楚欽雙打冠軍才9個(算上世乒賽和奧運會)。咱們先不看樊振東,先和許昕對比一下,人家2016年就雙打大滿貫了,那時候手里就有23個冠軍,整個職業(yè)生涯拿了47個!這差距,真不是一點半點。
而且你看許昕,搭誰都行,馬龍、張繼科、劉詩雯... 都能配。王楚欽現在拿冠軍,大多還是靠跟孫穎莎的混雙,男雙還沒真正站穩(wěn)腳跟。這種適應能力,可能就是頂尖和傳奇的區(qū)別吧。
而且雙打這個項目說實話,我覺得特別考驗兩個人之間的默契和臨場反應。許昕為啥叫“人民藝術家”?不光技術好,關鍵是他能跟不同的人搭出火花。王楚欽想在雙打上更進一步,真得跳出現在的圈子,多試試不同的搭檔和打法。
對于“下一代誰來領軍?”這問題,球迷們也是吵翻天。首先樊振東從2023年開始,好幾次在落后的時候硬是扛回來了。就說巴黎奧運會乒乓球男單 1/4 決賽打張本智和那場,2-3落后,局分6-10,眼看就沒了,他愣是救了5個賽點給翻盤了!單憑這心理素質,王楚欽確實得練練。
數據也能說明點問題:王楚欽在決勝局7-10落后時,翻盤的概率大概是28%,樊振東能到63%。這差別挺明顯的。
方博直播中還提到了擺短在關鍵分的作用,我挺贊同。想想馬龍,2019年世乒賽決賽打法爾克,擺短直接得分就不少,還逼得對方失誤連連。樊振東呢,把擺短和擰拉、快撕串起來用,形成一套連招。
說到擺短,這技術真是越品越有味。以前可能覺得就是個過渡,現在看馬龍、樊振東他們用,才發(fā)現里面學問大了。它不光是得分,那種讓你難受、打亂你節(jié)奏的勁兒,可能比直接丟分還折磨人。樊振東厲害在擺完短,后面那板能立馬跟上,一套組合拳下來,對手很難受。
王楚欽呢,爆發(fā)力沒得說,但有時候感覺戰(zhàn)術變化還是單調了點,光靠猛沖猛打,碰到頂尖高手,臨場應變就顯得特別重要。
就連張繼科,大家都知道他反手擰拉厲害,但你看2016年奧運會男團半決賽打鄭榮植,關鍵時候他也用正手擺短來控制節(jié)奏。這就說明頂尖高手啥都會,看情況用。王楚欽現在擺短用得相對少點,發(fā)球輪次里大概占19%,樊振東能到34%。這可能也是兩人目前表現差異的一個原因吧。
現在很多人在說“樊振東/王楚欽雙核時代”,這想法挺誘人的,前提是樊振東沖出江湖,不然永遠是單核。不過但從技術上看,樊振東的中臺穩(wěn),王楚欽的前三板快,確實能互補。2023 年杭州亞運會那會兒,他倆搭檔時得分率高達87%,效果確實好。
但話說回來,王楚欽的單打穩(wěn)定性,跟樊振東比還是差了點火候。他打世界前十的勝率大概68%,樊振東能保持在81%。這道坎兒得邁過去才行。
聽完方博的分析,感覺挺透徹的:樊振東的強,是方方面面都打磨得很細;王楚欽的銳氣很足,但還需要更全面的支撐。好在王楚欽才25歲,年輕就是資本。馬龍不也是快30歲才迎來技術和心態(tài)的巔峰嗎?誰又能說王楚欽未來到不了那個高度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