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喘痼疾,用于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氣管炎、哮喘、肺心病等-小青龍虛化湯:麻黃(另煎)10~45g,制附片45~200g,遼細辛(后下)45g,生曬參(另燉)15~30g,生半夏45~65g,干姜30~45g,五味子30~38g,炙紫菀、炙冬花各15~45g,殼白果(打)20g,炙甘草30~60g,桂枝、赤芍各45g,生姜65g。
本方以小青龍湯加紅參、制附子、冬花、紫苑、白果組成。小青龍以麻桂芍草和營解表,姜夏細味化飲止咳;虛化則腎不納氣,加紅參;太陽少陰同病,加附子;冬花、紫苑降逆止咳,白果為定喘要藥??疃ā⒆陷沂菑纳涓陕辄S湯中選入的“對藥”,以治“咳而上氣,喉間水雞聲”;從近代滬上名家經驗中選入定喘要藥殼白果一味,白果與麻黃同用,一散一收,治痰喘極效;虛化則腎不納氣,加紅參、腎四味;太陽少陰同病,加附子。另外,還可加的藥:罌粟殼、核桃、蛋殼粉(重度缺鈣-雞胸)、潛陽丹(龜甲、砂仁米)、蟬蛻(聲音嘶?。?、大烏頭湯(寒邪冰結)。
"李可之小青龍虛化湯,以四逆湯法駕馭小青龍湯,則麻黃細辛可放手去解表利水,而無辛散過度之虞。①炙甘草是附子的2倍②附子為平劑時炙甘草是60g③附子為中劑時炙甘草是 90g④附子為大劑時炙甘草是 120g。
本方煮服法:①麻黃另煎:麻黃另煎去上沫,取汁150ml;諸藥加水2000ml,文火煮取450ml,對入麻黃、參汁,分3次服,每次200ml,每次間隔3小時。②中病即止:服首劑第一次后密切觀察,若得全身暢汗,則剩余二次棄去不用。有人增補細節:若僅得微汗,3小時以后再給藥一次。若仍無汗,則縮短間隔時間給藥,或汗雖不暢而小便通利,亦為中病。則第二劑之后麻黃減為5g(讓它發揮通氣的作用)。③滋胃助汗:特殊體質,表閉過甚者,在服湯藥同時,可飲熱稀飯,或加五虎湯(黑小豆、紅糖、生姜、大棗、蔥白),以滋胃助汗。④老幼酌減:老幼婦弱使用本方,可將全方按比例制小其劑。最小劑量為1/5量,10歲以上兒童則服1/2量。18歲以上用成人量。老弱者酌情參照。
吳越按:
李可老中醫的處方劑量,按目前社會通行的情況看,是越大劑量的。當然,李可老中醫有他的研究與效驗,非常值得思考與學習!
上方中,麻黃、附子、細辛都是超大劑量,請讀者朋友務必在意,不可隨便仿用。
筆者經驗:按李可老中醫原方的三分之一左右劑量,甚至更小劑量使用,也能取效。供大家參考。
上方中,生半夏,一般藥店買不到。筆者用制半夏也能取效,供參考。
上方還有很多細節,需要仔細閱讀,全面參悟,才能運用得當。
更深入的解釋,非本文篇幅所宜。有興趣深入理解者,可系統學習中醫經方及整個深度中醫。
此方對于當前普遍陽虛的現代人來說,非常有用,希望珍惜而用!
吳越
2025年5月1日整理
鄭重提示:文中如出現醫療處方,請勿輕易使用,需求醫診治。
中醫博大精深,本文只是發表了筆者感悟的一點點所知所見而已。一篇短文,也不可能表達所有的思想,還需聯系筆者的其他文章和著作來理解。
經方是中醫的核心,而學習中醫經方,從伊尹經方開始著手則最為容易!想要學習更多更深的中醫知識,特別是想深入學習伊尹經方與張仲景經方的朋友,請關注筆者的其他著作、文章和課程。
炎黃學者民族醫生-吳越心愿:提煉中醫理論,完善經方體系!為想學中醫又不得其門而入者提供一個完整的中醫學習階梯,為學醫多年而不能突破尚有很多疑問難解者提供系統明析的透徹解惑,為從醫多年而自感不能再提升難以應對疑難痼疾者提供以醫入道的升華指引。愿中醫弘揚世界,廣濟眾生!
附1:炎黃國醫著作總目錄
第一系列:“炎黃國醫”經方破解系列著作(邏輯嚴密,階梯遞進,須按順序學習):
C1、《“伊尹經方體系”課程講義(匯編)》(對《傷寒論》之前的經方起源的準確破解)——有配套講解視頻:“伊尹經方課程”(破解伊尹經方體系,掌握中醫真正核心)。
C2、《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所用古經方探索》(用伊尹經方理解傷寒金匱如同數學規律般明晰)——有配套講解視頻:“仲景經方課程”(理解仲景經方運用,提升中醫實踐技能)。
C3、《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所用古經方探索(續)》(繼續運用伊尹經方理解傷寒金匱其它藥方,至此,傷寒論113方與金匱要略262方全部破解完畢)
C4、《從經方中歸納用藥規律》(從伊尹經方體系和仲景經方體系中,歸納出100多種中藥的用藥規律)
C5、《從經方中歸納用藥規律(續集)》(加深講解伊尹經方體系和仲景經方體系的經典用藥,另外非經典用藥100多種加以講解)
C6、《“伊尹經方體系”-輔行訣深層破解》(繼C1《“伊尹經方體系”課程講義(匯編)》之后,加深破解輔行訣)
C7、《想讀通傷寒論,這一本應該夠了》(繼C2、C3、C4、C5之后,更深更廣的破解《傷寒論》)
第二系列:略
第三系列:略
附2:炎黃國醫課程體系
第一類:經方課程
一、《分類講?。ń浄襟w驗)》(含《醫案借鑒》類課程)
二、《經方易用(經方入門)》
三、《經方直用(經方晉階)》
四、《經方邏輯(經方研修)》——特別系列:經方體系底層邏輯
第一部分、《伊尹經方課程:破解伊尹經方體系,掌握中醫真正核心》(共五單元)
第二部分、《仲景經方課程:理解仲景經方運用,提升中醫實踐技能》(共十一單元)
第三部分、《經典深解課程-傷寒金匱》等
五、其它經方課程
1、通方課程:《陽主陰從:中醫通方,簡易多能》
2、綜合課程:《經方應用總體思路》
第二類:針灸課程:《針灸入門一日通》《針灸入道一點通》《伊尹五臟補瀉針法課程》等。
第三類:古法養生課程:《天人合一養生:增強自愈力,抗衰防百病》等。
第四類:非中醫精品課程:
1、《天人合一心理:傳統作導航,心靈有家園》……
2、《天人合一周易:連接高維潛意識,提升全局應變力》
第五類:其它課程(多數公益免費):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