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的成長軌跡,完美詮釋了什么叫"贏在起跑線"。
中學階段:避開國內高考內卷,直接赴美讀高中,輕松繞開千軍萬馬的獨木橋。
本科階段:先讀社區大學(門檻極低),再轉入哥倫比亞大學附屬學院巴納德(非哥大本部),最后卻能以"哥大畢業生"自居,利用國內認證的模糊性給自己貼金。
醫學博士階段:經濟學背景竟能跨專業進入北京協和醫學院"4+4"項目(正常醫學生要苦讀12年),4年速成博士,甚至減免規培,直接進入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這一路走來,普通人哪怕再努力,也復制不了她的路徑。因為她的成功,不是靠能力,而是靠家庭資源對制度的精準鉆營。
其實董小姐并不是個例,她的美國同大學的同學,也是走了這條路,也上了新聞。據網友披露,董小姐的協和咸同學,華南農大咸校長的千金~
正常醫學生:5年本科+3年碩博+4年規培=12年才能上手術臺。
董小姐們:4年非醫學本科(經濟學/藝術等)+4年醫學速成=8年拿博士,甚至還能縮短規培。
更諷刺的是,董小姐的博士論文僅30頁,卻能輕松畢業,甚至成為"膀胱癌臨床指南"的第一作者。而普通醫學生,熬禿了頭也未必能發一篇SCI。
這讓人不禁懷疑:協和"4+4"到底是選拔人才,還是為某些人量身定制的綠色通道?
人命關天的行業,竟然也能走后門?
手術臺上,醫生可以因為私事撂挑子,讓麻醉患者干等40分鐘。
人才培養,專業不對口的人能輕松拿到行醫資格,甚至跳過規培。
學術研究,30頁的博士論文能畢業,還能主導臨床指南。
如果連醫療系統都淪為"拼爹游戲",普通人還能相信什么?
當大家以為這些半吊子都可以進協和4+4,是不是協和4+4就很容易?naive!
董小姐的故事,本質上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制度套利。她的每一步,都在利用規則漏洞,把嚴肅的醫學教育變成一場兒戲。
但醫療行業不同于其他領域,它的底線是生命。當特權者把手術臺當成鍍金的跳板,普通人付出的代價可能是健康,甚至是命。
我們不需要完美的制度,但至少,它不該讓寒門學子苦讀十幾年,卻抵不過別人一個電話。
畢竟,在生死面前,沒有人該成為特權游戲的犧牲品。
看不懂的先看這條鏈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