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8 日上午,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 100 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中鐵五局高級工程師李吉榮獲 "全國勞動模范" 榮譽稱號,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是對他十五載堅守基建一線、深耕智能建造領域的高度肯定。
心懷壯志,開啟盾構征程。2009 年,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李吉,懷揣著科技報國的熾熱理想,投身中鐵五局。彼時,盾構機作為"工程機械皇冠上的明珠",大多依賴進口。一旦設備出現故障,企業就得花費高昂費用聘請外國專家維修。面對這一現狀,李吉暗下決心,一定要鉆研透徹盾構技術,為企業降本增效,為國家基建事業排憂解難。
從沈陽地鐵到長沙地鐵工程,施工地層復雜多變,卵石層堅硬難破、溶洞區域危機四伏。但李吉憑借著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無畏的探索精神,精心調試盾構參數,創新施工工藝,讓盾構機如同靈動的穿山甲,在復雜地層中"游刃有余",實現所有盾構隧道精準洞通,用亮眼成績打響了自己在行業內的名號。
創新引領,攻克技術難題。2019 年,李吉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正式掛牌成立。以此為依托,他牽頭組建產業工人創新創效聯盟,聚焦施工一線的"卡脖子"難題,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工藝。聯盟成員們齊心協力,創新成果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創新 50 余項施工工藝,研發 112 項施工工法、20 項發明專利、64 項實用性授權專利、1 項國際專利以及 2 項軟件著作權。
在貴州省基礎建設中,李吉聯盟團隊更是大顯身手。他們先后攻克隧道施工、低溫鋼軌扣配件更換、T 梁預制等一系列技術難題,實現了"1+N"集群放大效應。在安六鐵路,團隊革新鋪軌技術,施工效率大幅提升,創效成果十分可觀,為貴州交通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李吉始終牢記"國之大者",扎根隧道施工技術研究。無數個深夜,他在圖紙與資料中埋頭鉆研,一年內便積累了十幾本厚厚的工作筆記,同事們都親切地稱他為"鉆家"。他創新發明的新型始發技術,成功攻克軟弱地層隧道施工難題,填補國內技術空白;帶領團隊引入新型材料,在穿越建筑物及軟弱地層時,實現沉降零預警,為隧道施工安全與質量提供堅實保障。他先后牽頭開展 16 項國家急需的技術攻關,取得 12 項創新成果,參編教材 1 本、標準 2 部,多項成果如《狹小空間盾構區間連續出渣技術》榮獲國家和行業獎項。
傳承匠心,培育技能人才。依托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平臺,李吉積極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勞動精神。他堅持在貴州鐵路技師學院兼職授課,開設貼合行業急需的技能專業班,建立人才培養平臺與實踐基地。通過"訂單式""委托式"培養模式,為貴州省輸送 1100 余名關鍵技能人才,有力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作為多所院校和協會的專家,李吉還承擔起技能人才職業等級鑒定工作,已為 200 余名技能人才把關。經他培養,數十人成長為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和特級技師,其中 10 余人次斬獲 "全國盾構工匠""貴州金牌工人""貴州省技術能手""貴州工匠""貴州建筑工匠" 等榮譽稱號。
風雨十五載,李吉從初出茅廬的技術員成長為全國勞模,他不僅是盾構機的"掌舵者",更是新時代產業工人的領航人。從遼沈大地到云貴高原,從地鐵網絡到高速動脈,李吉正帶領新一代"盾構鐵軍",在祖國廣袤大地上勾勒中國建造的堅實筋骨,向著智能建造的星辰大海奮勇前行。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