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成就夢想,創造源于奉獻。
在全體勞動者的節日——“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恒源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陳忠偉獲“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吳蓉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踐行著匠人匠心的精神,在專業領域中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職業技能的極致化,為黃浦實施創新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添磚加瓦。
續寫百年恒源祥新傳奇
“恒源祥,羊、羊、羊。”中國馳名品牌恒源祥的這句廣告詞家喻戶曉。年銷售70億元、羊毛襪5000萬雙,羊毛衫和絨線市場占有率排名全國第一的優異成績,恒源祥榮登中華老字號品牌發展指數TOP100榜單榜眼,入選《中國創新品牌500強》,促進品牌價值高達469.82億元。這家老牌企業依舊散發著勃勃生機,離不開他的努力,他就是恒源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陳忠偉。
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陳忠偉敢于先試,帶領團隊以600萬元拍下90公斤直徑僅為11.9微米的極細羊毛,在生產車間刻苦研發精梳機核心工藝,紡制出世界上最細的“H-05180極細羊毛精梳高支毛織面料”。這種面料填補了國內的空白,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打響了上海品牌。
近年來,恒源祥有20多項新產品被授予“上海市優秀創新產品獎”。除此之外,陳忠偉主動承接國家科研項目,聯合多部門學校,完成科研報告、出版圖書,協助26家中國企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團隊建設是保持企業活力的關鍵。陳忠偉通過成立勞模工作室,吸納20名青年人才組成科研團隊,實現了11項專利的全部產業化。
為了保護消費者權益,陳忠偉推動恒源祥知識產權數字化轉型,借助互聯網關停1000多家假冒恒源祥的店鋪,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3000多萬元,還牽頭組建了恒源祥聯合體,包含23家子公司、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0余家加盟工廠以及遍及全國的1萬多家經銷商,從業人員6萬余名。陳忠偉帶領團隊制定了30多項企業標準,保證了加盟工廠加工生產的質量。同時,他緊跟時代潮流,精心打造了數字虛擬空間——恒源祥“無線星球”,首推虛擬偶像“愛旗”及數十款數字展品,電商年銷售額從2013年的4.2億元到2024年的48.72億元,保持連續增長。
北京冬奧時,運動員無法攜帶頒獎鮮花返程是擺在組委會面前的難題,陳忠偉懷揣“萬物可‘絨’”的美學創意,首創形態逼真的頒獎絨線花,讓冬奧成為全世界人民永不凋謝的集體記憶,吸引了各方媒體多達34萬字的報道。
企業走向世界,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立身之本。陳忠偉每年將企業盈利的10%用于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恒愛行動”先后征集愛心父母為孤殘兒童編織145萬件毛衣,恒源祥因此被民政部三次授予“中華慈善獎”,他被授予“中國兒童慈善家”稱號。他踏入越南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國際民間慈善交流架起橋梁,響應市政府和市總工會號召持續在春節前為建設工地的外來勞務工捐衣贈物。
潛心鑄魂育人的“云朵校長”
她是學生們的“云朵媽媽”,能記住全校1000多個學生的名字;她是家長們的“秒回校長”,手機24小時一直保持開機;她是同行眼里的“種子校長”,她把最新的教育實踐成果和資源送進了偏遠山區的課堂,她就是吳蓉瑾,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
扎根基礎教育一線30年,擔任校級干部20年,吳蓉瑾面對教育教學中遇到的痛點、難點,迎難而上,積極探索,力求給學生更溫暖、更適合、更公平的教育,讓孩子們的夢想能夠乘著云朵,飛向遠方。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她作為基礎教育唯一代表發言介紹數智技術與情感教育雙驅動的小學育人模式實踐經驗。
吳蓉瑾相信,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她利用 “云課桌”“云手表”“云劇場”“云圖書館”等云系列教學設備,通過數智技術建立起的伴隨式、無感知、去屏化、全周期的數據采集系統,把學生們在校聽、說、讀、寫四大場景的數據總結成了一幅生動的畫像。兩百多門跨學科、融五育的特色課程就此誕生:“云廚房”課上介紹各類食材和烹飪方法,讓學生成為可以自己做飯的“小當家”;“小小服裝設計師”課上交授服裝剪裁、縫補的基本方法,可以設計屬于自己的衣服;在“紅喇叭小講解員”課程里,學生們在講解中深入了解共和國成長史,成為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一名小小講解員。
教師隊伍的建設是吳蓉瑾工作的另一重點。為了有效推進學校教育數字化轉型,她積極探索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一是靈活定制分層培訓,激發個性潛能。富有特色的“活力30、實力40,魅力50”的教師分層培訓體系,為不同年齡層次教師度身定制培訓項目與課程。二是善用國家智慧平臺,整合優質資源。利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教師研修”板塊,各學科會結合分組教研展開專題學習。她主持的《數智技術與情感教育雙驅動的小學育人模式實踐探索》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同時造福到青海、貴州、陜西、四川、重慶、云南等地的農村欠發達地區;“云筆”等多項數智技術應用榮獲專利,學校自主研發的系統也被提供給部分薄弱學校免費使用,積極助力當地的教育扶貧,托起教育的云朵。
記者 / 劉藝 劉韞文(實習)
編輯 / 陳露露
圖片 / 區總工會
制圖 / 蔡嵩麟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