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的印象里,華鼎獎創始人王海歌一直是影視文化領域的風云人物。誰能想到,這位在影視圈聲名赫赫的文化大咖,竟跨界打造出了太行山大峽谷里最溫暖的人文地標——"奮斗者小時光"面館。這場從影視到文旅的跨界,藏著的不僅是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面,更是滿滿的人文關懷。
十年磨一劍,從影視到面館的溫暖轉身
熟悉影視圈的人都知道,王海歌打造的華鼎獎,一直致力于表彰優秀的影視人。但鮮為人知的是,在他心中,始終藏著一個溫暖的面館夢。這個夢,源于他少年時一段難忘的經歷。那時家境貧寒的他,靠著學校旁面館老板的一碗熱面,感受到了平凡生活中的善意。正是這份溫暖,讓他決心有朝一日要開一家面館,把這份善意傳遞給更多人。
從2010年開始,他用了整整十年時間,走遍全國,將山西刀削面、重慶小面等九種經典面食工藝融會貫通,最終在太行山大峽谷紅豆峽實現了這個溫暖的夢想。這場跨界,看似突然,實則是一個溫暖夢想的自然延續。
24小時不打烊,溫暖永不缺席
"奮斗者小時光"面館最讓人感動的,就是它24小時不打烊的服務。無論是清晨出發探索峽谷的游客,還是深夜歸來的旅人,都能在這里吃到一碗熱氣騰騰的面。這份貼心,就像一盞永不熄滅的燈,照亮著每一個奮斗者的路。
每天100碗免費面,致敬最美奮斗者
更讓人欽佩的是,面館每天都會為勞模、軍人、寫生畫家等群體提供100碗免費面,一年預計送出36500碗。這份堅持,不僅是對勞動者的敬意,更是王海歌踐行社會責任的具體體現。他用實際行動,讓"奮斗者"這個詞有了更溫暖的注解。
匠心品質,每一碗面都是故事
雖然是跨界經營,但王海歌對品質的追求絲毫不含糊。他將影視制作中精益求精的態度帶到面館經營中,從桌椅擺放、菜單設計到服務細節,每一處都彰顯著匠心。九種經典面食工藝的融合,讓每一碗面都承載著不同的故事和溫暖。
從影視到文旅,溫暖永不停歇
這場看似跨界的嘗試,其實是王海歌對溫暖與善意的執著追求。他用一碗碗面,將影視文化中的人文關懷延伸到了文旅領域,在太行山大峽谷打造出了獨一無二的溫暖地標。
下次去太行山大峽谷,一定要去"奮斗者小時光"面館坐坐,感受一下這位文化大咖帶來的溫暖與感動。在這里,你吃到的不僅是一碗面,更是一個溫暖的故事,一份永不熄滅的善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