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在今年表彰的全國勞動模范中,有這樣一位致富帶頭人,他叫龔光輝,是湖南省漣源市天柱山禽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他留學歸國,在種雞繁育領域開辟了一條新賽道,帶領鄉親們不斷增收致富。
龔光輝被鄉親們笑稱“雞司令”,2009年,他從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經濟大學畢業,獲得的是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回國后,正趕上父親的養雞事業陷入低谷,龔光輝仔細調查后終于找到了癥結——全靠人工、技術落后、管理粗放。于是,龔光輝作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放棄國企高薪職位,回鄉嘗試科技養雞。
湖南省漣源市天柱山禽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龔光輝:對我來說,當時養雞完全是一個新的領域。剛開始我天天窩在雞舍里觀察雞的習性,可以說是“起得比雞早,睡得比雞晚”。為了彌補專業上的知識,我找了很多國內外的書籍學習,不停地學習先進的養殖經驗和模式。
優質的種雞就相當于優良的種子,是養雞產業鏈條的核心。在國外留學時,龔光輝曾見過公雞母雞混合籠養模式,于是他嘗試引進國外的生產線,將公雞母雞混合籠養,以降低養殖成本。
龔光輝:我從德國引進了一套全自動化種雞本交籠養生產線,飼養土種雞。但這套設備有點“水土不服”,出現了母雞過肥、公雞死亡率較高的問題。我們跟德國公司溝通,他們堅持認為我們不會養雞,拒絕了設備改造的要求。我就是不服氣,所以決定自己進行改造。
龔光輝發現,公雞母雞在進食中,公雞需要高營養、少鈣的飼料,而母雞為了達到最佳的產蛋性能,則需進行營養管理,所以改良生產線要解決的首要難題,就是公雞母雞的分飼問題。
龔光輝:公雞比母雞具有身高優勢,所以在高位專門給公雞設計了料盤,這樣母雞就夠不到。光這個料盤,我們前前后后更換過400多個模具樣式。而底下不斷運輸的就是鏈式喂料系統,它可以均勻地給母雞提供飼料,且橫欄比較窄,可以阻止公雞進行采食。
龔光輝和團隊不斷嘗試探索,花了6年時間,最終成功開發出了這套智慧數字種雞繁育生產線。
如今,龔光輝的養雞基地已經有近百萬羽雞的規模。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他不忘與鄉親們共享致富成果。2014年起,龔光輝通過“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與53個村、9400多名群眾建立合作,帶動18個村集體年收入增至平均14萬元左右。
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萬寶鎮大塘村養殖戶 劉文琛:如果碰到問題,我第一時間就給他打電話,他會第一時間趕過來在現場指導我。有了他這個“雞司令”,我們很安心、很放心。
如今,龔光輝的養雞產業年產值已過億元。瞄準農業智慧化、數字化、產業化的目標,龔光輝打算引入智慧化巡檢和監測系統,將養雞基地打造成真正的“智慧無人工廠”,幫助更多鄉親們增收致富。
龔光輝:我覺得做一番事業就是要認認真真,心無旁騖。養雞需要工匠精神,也需要鍥而不舍的品質。我覺得這一輩子就鉆研好養雞這一件事情,今后我會在這條道路上不斷地學習和進步,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
(總臺央視記者 梁錚錚 李墨白 閆乃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