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市政道路變身擁擠菜市場,執法人員與流動攤販上演“貓鼠游戲”。近日,海口春風橫路占道經營亂象持續發酵,周邊居民投訴量激增。我們先來看看居民所拍攝的春風橫路日常。
海口春風橫路 周邊居民:占道經營太嚴重了,三輪車,兩輪車,行人,買菜的,路都走不了了看到沒有,這里這時候人更多了。
居民拍攝的視頻顯示,春風橫路被擺攤的攤販擠占,加上前來買菜的百姓,使得整條道路非常擁擠。為了了解實際情況,上午9點,記者來到春風橫路駕車實測,短短百米的道路硬生生開了七八分鐘才勉強通過。
記者注意到,整條春風橫路儼然成了一個露天的農貿市場。一些攤販占據了道路兩側的人行道和盲道,一些攤販干脆直接在馬路上擺攤。前來買菜的百姓更是直接將車靠著攤販臨時停放,整條道路不僅擁擠不堪,還污水橫流。一些攤販將清洗加工的水隨地傾倒,衛生情況堪憂。記者拍攝不久,幾名綜合行政執法人員到場開始驅離占道經營的攤販。不過記者注意到,這一行為引起了攤販們的不滿。
海口春風橫路擺攤攤販:因為這里不影響交通,(這里是人行道,這是盲道,盲道是不能占用的)
雖然隨著執法人員的驅離,一些攤販收攤回到了兩側賣菜的門面房內,但隨著執法人員走過,攤販們又躍躍欲試的準備將攤位擺回原位。記者從執法人員口中得知,春風橫路擺攤數量大、持續時間久,他們只能通過勸導的方式進行管理。即便每天投入大量人力,實際的效果也并不理想。
海口市龍華區濱海街道綜合行政執法中隊 副中隊長 王廣桐:這里流動的,有時候騎個車,有車來,我們只要走到上面,他就走那里停下,我們一走他們看到我們馬上就走了,就是像打游擊戰一樣的。
記者也從轄區綜合行政執法中隊方面了解到,隨著春風橫路兩側居民逐漸入住,相應的投訴與日俱增,投訴內容主要包括道路通行受阻、衛生環境臟亂差以及噪音擾民等問題。
海口市龍華區濱海街道綜合行政執法中隊 指導員 馮鈺釗:隨著兩邊入住的住戶增多以后,買菜的也會更多,因為確實比較方便,就在家樓下,買菜的人更多,車輛停車各種聲音,還有砍骨頭的聲音。
(占道頑疾難根治)
春風橫路陷“整治-回潮”怪圈
新市場與馬路市場“拉鋸戰”升級
春風橫路儼然變成了菜市場,附近居民生活出行都受到影響。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其實新的鹽灶農貿市場已經竣工投入使用,就位于春風橫路旁的商場負一樓。那么,周邊攤販為什么不去新市場,反而要到路上擺攤呢?這一問題有沒有妥善的解決方案呢?繼續關注。
記者了解到,春風橫路變成菜市場有其歷史原因。在舊城區改造過程中,原鹽灶農貿市場進行了拆遷改造。為了保障周邊居民生活,也為了安置市場檔主,在改造過程中,政府部門便將春風橫路設置成了臨時便民疏導點。也就是說,如今路邊擺攤的攤販,很大一部分都是之前鹽灶農貿市場的檔主。
海口市龍華區濱海街道綜合行政執法中隊 副中隊長 王廣桐:拆遷的時候,他們就把這些鋪面全部租下來,七八個人租一個鋪面下來,(記者:那會改造的時候,賣菜的租到這邊)對,(記者:臨時在這邊先賣菜)臨時一直擺在這里擺了。
如今,新的鹽灶農貿市場已經竣工投入使用,就位于春風橫路旁的商場負一樓,并且農貿市場還配備了空調設備。目前,鹽灶農貿市場內蔬菜檔位每月580元,豬肉檔位每月880元。不過,記者注意到,市場內有大量空置檔位沒有租出。檔主們直言,馬路市場給農貿市場的生意造成很大沖擊。
海口鹽灶農貿市場 負責人:(記者:海鮮是700還是800)海鮮是980,但是前面四個月免費。
海口鹽灶農貿市場 商販:人家那里都賣了多久,(記者:主要那邊路邊,他們就跑到路邊買東西了)對啊,你這沒之前,人家都在那買。
記者也了解到,在鹽灶農貿市場竣工后,市場方開出了免費半年的優惠待遇,但沿街攤販都不愿遷回市場。攤販們稱,由于多年擺攤形成的消費習慣,別說遷回市場內,就連從路邊遷回門店,生意都會受到影響。
海口春風橫路擺攤攤販:(記者:你鋪面也在這里,你就在里邊賣也可以嘛)賣不了啊兄弟啊,(記者:為什么賣不了)賣過了,賣不了,好多人都擺在外面,你在里面,誰去里面跟你買東西,你自己想一下。
攤販們直言,雖然每天綜合行政執法人員都會來勸導,但只要有人帶頭占據了街邊的“有利地形”,其他的攤販也會一擁而上。記者從執法人員方面獲悉,隨著投訴的增多,他們已經將問題上報,一方面引導攤販返回農貿市場內,同時尋找其他合適場地,另設新的便民疏導點。不過,由于多數擺攤攤販的門面月租尚未到期,因此進一步工作仍需推動。
海口市龍華區濱海街道綜合行政執法中隊 指導員 馮鈺釗:往上報,如果區里邊,市里邊同意的話,我們就把大家都引導過去,現在還在找的一個過程當中。
(短評)破題“正規軍”與“游擊隊”之爭:城市治理要算清兩本賬
新市場與馬路市場的拉鋸戰,實則是城市治理中兩本民生賬的博弈。一本是看得見的“經濟賬”——新市場每年近萬元租金對沖馬路市場零成本優勢,現代化場館敵不過街頭巷尾的煙火氣;另一本是隱形的“社會賬”——占道經營雖省下攤販成本,卻讓公共安全、環境衛生、交通秩序付出更高代價。破解“整治-回潮”怪圈,既不能靠運動式清理制造對立,也不能放任“法不責眾”消解公信力。城市治理者不妨在潮汐式管理上做文章——劃定錯峰經營區,通過錯時管理釋放空間彈性;建立攤販信用檔案,將合規經營與租金減免掛鉤;更重要的是打破“進場即虧損”魔咒,把新市場從“物業管理者”轉型為“服務集成商”,通過流量分成、增值服務重構商業模式。當標準化菜市場能創造比馬路攤點更高的價值增量,“向文明遷徙”才會成為攤販的自發選擇。
記者:一凡、汪浩
編輯:黃露莎
審核:鄭偉、孫殿洋
監制:孫帥
直播海南(ZBHN66810110)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