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啊,年輕時拼的是能力,到了老了,拼的是心態(tài)。
尤其是和親家的相處,一不注意,就可能“老死不相往來”。
別以為親家關(guān)系是親人,其實說白了,就是因為孩子而牽扯上的“強行親近”。
所以,人到晚年,如果還想過得安穩(wěn)舒心,和親家的相處就必須牢記這點:“三不動、兩不碰”。
懂得的人,晚年清凈;不懂的,只能自討沒趣。
01
三不動。
第一不動:不動情緒
別以為親家就是自己人,能隨便發(fā)脾氣。
一把年紀了,最怕的不是氣得住院,而是因為一句話讓幾十年的關(guān)系,一朝翻船。
我認識的一個熟人,親家來家吃飯,客氣寒暄幾句就開始念叨孫子成績差,說什么“咱家孩子基因太一般”。
她當場臉一黑,一晚上飯沒吃好。后來干脆少來往了。
情緒一上頭,親情就變味兒了。
人老了,要把情緒收一收,看不慣的事別急著表達,看不順的臉別立馬翻。
控制情緒,不是認輸,而是清楚自己退一步,孩子不尷尬,日子才順。
第二不動:不動嘴巴
老年人嘴碎,是破壞關(guān)系的頭號元兇。
特別是飯桌上,幾口熱飯沒咽下,就開始“顯擺”自家孩子,或者“點評”人家的做派,最容易惹禍上身。
我樓下那位阿姨,逢人就夸她兒子在外地當領(lǐng)導(dǎo),月入幾萬。
結(jié)果傳到親家耳朵里,第二天親家再沒來過她家門,連節(jié)日問候都免了。
嘴巴一張,情分就斷。這年頭,人不是被刀割傷的,都是被話刺痛的。
聰明的老人,寧愿吃啞巴虧,也不當炫耀的喇叭精。越低調(diào),關(guān)系越穩(wěn)。
第三不動:不動孩子的家事
孩子結(jié)婚了就是別的小家,別管你心里多疼,也別摻和太深。
一個我認識的大哥,親家給孫子報了補習(xí)班,他覺得浪費錢,非要去勸阻,搞得兩家為此冷戰(zhàn)好幾個月,最后連孫子都不愿意往家跑。
家事你一插手,就是雷區(qū)。
哪怕你是出于好心,聽起來也像在指責。你以為在幫忙,人家只會覺得你多管閑事。
人老了,就該收一收控制欲,給自己留點體面,給孩子騰點空間。少摻和,是福氣。
02
兩不碰。
第一不碰:不碰錢的事
錢,是親家關(guān)系的試金石。一旦談錢,情就變了味。
你借了,想著人情;親家借了,想著趕緊忘。這事,翻來覆去沒有贏家。
我有個親戚,過年時親家說手頭緊,開口借了五千塊。
他想著關(guān)系不遠,就借了,結(jié)果一年了音訊全無。
后來還聽人說親家出去旅游了,他當場心里不是滋味。
所以說,錢的事別碰,不借是保感情,借了才是真尷尬。
即便再熟,也要記住那句老話:“親兄弟明算賬,何況親家?”
第二不碰:不碰教育方式
誰家?guī)Ш⒆佣加幸惶祝H家怎么教孫子,那是他們家自己的章法。
你一旦指手畫腳,說多了,不但惹人煩,還容易被當成“挑事的”。
教育這事,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適不適合。
你插一句,親家就可能插十句。到最后,孩子倒霉,家庭不和,誰都不好受。
所以啊,看得見,別評;聽得到,別說。做個“閉嘴長輩”,比做個“操心婆婆”更值錢。
讓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里
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