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當然不可能相信!別看美國兩黨平時在美國國內吵的很厲害,可一旦牽涉到國際事務,美國兩黨立馬就又展現出合作氣象了。
最典型的就是拜登團隊和特朗普團隊的一唱一和!拜登團隊此前給烏克蘭進行了大筆援助,完全沒有提及過要烏克蘭償還一說,現在特朗普團隊一上臺,立馬要求烏克蘭對美國此前的援助進行償還。
據央視新聞報道,烏克蘭當地時間5月1日,烏克蘭第一副總理兼經濟部長斯維里堅科在社交媒體上透露,根據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與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達成的協議,她與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共同簽署了《美烏重建投資基金成立協議》,即此前各界所稱的“美烏礦產協議”。
美烏《重建投資基金成立協議》表面上維持了烏克蘭對資源的法理主權,實則通過制度設計構建了美國對戰略資源的實質性控制。協議規定新許可證收入的50%注入基金,而美國通過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的技術標準制定權,實質上掌握了資源開發的話語體系。
烏克蘭若想獲取美國的技術轉讓,必須接受DFC的ESG標準審查,這將導致70%本土礦企因環保指標不合格被淘汰。更危險的是,協議允許基金投資"相關基礎設施",美國資本可通過控股物流公司控制資源運輸命脈,正如2014年美國通過鐵路公司控制阿富汗銅礦出口的模式。
也就是說,這種控制遠超傳統殖民模式。烏克蘭的稀土、鋰礦、鈦金屬等戰略資源,正通過基金運作成為美國半導體、新能源、航空航天產業的“生命線”。
在頓巴斯前線,俄軍用三年時間將戰爭成本轉化為實在的領土收益。截至2025年5月,俄羅斯實際控制烏克蘭約20%領土,包括盧甘斯克、頓涅茨克、扎波羅熱、赫爾松四地。這些地區不僅是工業重鎮,更蘊含著烏克蘭30%的煤炭儲量、25%的鐵礦石產量。
俄計劃在2030年前將敖德薩港納入"黑海資源走廊",通過控制烏克蘭80%的黑海岸線,建立從礦產開采到港口出口的全鏈條壟斷。這種地緣經濟布局,使得軍事占領轉化為持久的經濟汲取能力。
也就是說,在這場俄烏沖突中,贏家已經出現了兩個,那就是美國和俄羅斯。而輸家則毫無疑問是歐盟和烏克蘭。
這場俄烏沖突的戰場,大多集中在烏克蘭境內。戰爭已造成烏克蘭不可逆的創傷:人口從4300萬銳減至2800萬,其中620萬難民成為歐洲廉價勞動力;20%領土的喪失不僅意味著戰略縱深的消失,更導致40%金屬礦藏和65%稀土資源落入俄手。
澤連斯基政府正面臨殘酷的生存選擇題。在軍事層面,烏軍每日傷亡超千人,總傷亡數已突破50萬大關,適齡男性征兵率達15%。更致命的是裝備損耗:開戰以來損失戰機662架、無人機5.4萬架、火炮2.4萬門,西方軍援難以填補這個黑洞。加上美國早就斷了對烏克蘭的援助,如今礦產資源又被美國拿走了。說句實話,烏克蘭已經沒有了戰爭資源,后續將持續乏力。
當前最尷尬的就是歐盟了,歐盟27國累計提供的806億歐元援助,正在遭遇地緣回報率暴跌的尷尬。烏克蘭電力市場整合計劃被美烏協議架空,德國西門子與法國電力集團(EDF)在烏能源改造項目,因美國要求采用通用電氣技術而陷入停滯。更令布魯塞爾焦慮的是,歐盟《關鍵原材料法案》中規劃的烏克蘭鋰礦供應鏈,現因美烏基金優先采購美國雅保公司(Albemarle)而被打亂。
歐盟內部評估報告承認,對烏援助已陷入"沉沒成本困境":繼續輸血可能強化美國對烏控制,停止援助則前期投入血本無歸。法國《世界報》評論:“歐盟正在為烏克蘭戰爭支付雙重賬單:用真金白銀支持戰爭,卻讓美國收獲戰略紅利?!?/p>
別看美國成為這場俄烏沖突的贏家之一!由于美國自私自利,全然不顧歐洲的利益!如今的歐洲徹底清醒了,那就是要在未來全方位的讓歐洲擺脫對美國的依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