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上午,無錫大成路快速化工程正式通車運營。
大成路快速化工程項目位于無錫市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全長5.3千米。在跨走馬塘河排洪河道的施工過程中,中交三航局項目團隊面臨汛期施工與管線遷改的雙重挑戰。為此,項目團隊創新研發了“復合式橋隧共建通道圍堰法分期施工技術”。該技術體系創造性整合了自立式雙排拉森鋼板樁、鋼框架沉箱與鋼筋混凝土結構,構建起多功能圍堰系統,通過科學的分階段導流方案,同步實現了“上跨橋梁、下穿隧道、中通水流”的立體化施工目標。這一創新工藝在確保河道泄洪、調水等水利功能正常發揮的同時,顯著提升了施工效率,工效與經濟綜合效益明顯。該關鍵技術已受理發明專利2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2項,工法1項。
在隧道頂板施工階段,團隊創新性地研發出一套適用于市政隧道無障礙區域的一體化模架臺車系統。該技術突破傳統施工模式,針對設計標準截面區段特點,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專項優化,成功解決了傳統工藝中支架與模板系統需多次拆裝周轉的難題。此項創新不僅顯著提升了施工效率,更有效降低了高空作業安全風險。目前,該技術目前已申請發明專利1項。
在格構柱樁施工過程中,針對部分立柱樁頂標高低于泥漿液面導致的定位難題,項目部成立QC攻關小組,創新研發了格構柱延伸校正裝置,通過套結的方法將泥漿液面以下的立柱進行延伸至液面以上,解決了立柱的定位偏差及轉角等系列問題,為后續鋼支撐系梁的架設提供了保障。該成果被評為江蘇省2023年度QC技術成果一等獎。
無錫大成路隧道創新應用“綠色智能”環境控制系統,通過多項創新技術實現節能環保與行車安全的雙重提升。隧道通風系統采用“自然通風+機械通風”的復合模式,充分借助室外自然通風氣流對隧道內廢氣的稀釋作用,有效減少了電力設備的啟用頻率。
同時,隧道工程在匝道洞口位置創新性地引入光導照明系統,能夠高效采集自然光線,導入系統后再均勻、高效地照射至隧道內,并實現進口處的光過渡效果,避免了因光線突變給駕駛員帶來的視覺不適。
大成路快速化工程項目是無錫市宛山湖生態科技城啟動的第一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項目建成后,將實現宛山湖生態科技城與高鐵樞紐、錫東新城商務區快速聯系,打通與市中心快速聯系的最后5公里,對于加速產城融合、片區協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通訊員朱文秀
校對 陶善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