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款“小雞捏捏樂擠泡泡解壓玩具”在電商平臺銷售火爆。銷量超50萬,評論量超40萬,評論區多表示“刺激”“過癮”。
這款玩具通過按壓針筒注入空氣到小雞身上形成氣泡,再捏爆以達到解壓效果。
另據部分家長表示,在學校周邊看到過類似的注射類玩具在流動攤販處售賣。
因其外形高度模仿醫用注射器,這類玩具在電商平臺及校園周邊熱銷的現象引發公眾對兒童安全的擔憂。
這些所謂的解壓玩具,實際就是以塑膠材質為主體而制成的小動物、水果或糕點等式樣,并附帶一個金屬針頭注射器,使用注射器向玩具內注入空氣或水,使其鼓起泡泡,然后再將泡泡擠破,還原擠痘痘的過程,達到解壓的效果。
針筒玩具通常配備金屬或塑料針頭,部分產品針頭雖被磨平,但尖銳度仍可刺破皮膚。一位醫務工作者測試發現,玩具配備注射器的逼真程度極高,長短、重量、表面刻度與自己平日工作中給病人使用的注射器別無二致,甚至醫療針筒上的“FOR SINGLE USE”(僅限一人使用)的標注都一模一樣,玩具針頭可致明顯痛感,用力時可能造成穿刺傷。
上海市監局檢測的27批次樣品中,26批次含功能性銳利尖端,且未標注警示說明,存在刺傷兒童風險。12批次產品包裝塑料膜過薄且未打孔,存在窒息風險。
醫務工作者指出,玩具注射器若被兒童誤用于自我或他人注射,可能導致空氣或液體注入體內,引發栓塞、感染等致命后果。
盡管商家宣稱針頭“平口無害”,但其逼真設計易混淆醫學用品與玩具的界限,誘發模仿行為。
律師則指出,此類玩具的“注射”“擠痘”玩法可能誘導暴力傾向,且生產銷售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五條關于保障兒童身心健康的規定。
目前,多地市監部門已將其界定為“危險玩具”,要求下架并整改。
實際上,從去年至今,全國多地的網友都在社交媒體上,對未成年人能夠輕易購買到這類“危險玩具”表示了強烈不滿,并進行了投訴曝光。
但在主流電商平臺上依舊有不少店鋪售賣,其產品頁面上標注著“發泄解壓”“送針筒”“學生專用”等字樣。無疑暴露出平臺對此類危險玩具的審核缺位。
要杜絕這類危險玩具“傷人”,需各界共同努力。
家長與學校:避免購買此類玩具,加強對兒童的安全教育,發現違規銷售可撥打12315舉報。
監管部門:需建立長效監督機制,推動電商平臺落實商品準入審查責任。
生產者與商家:應停止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產品,避免法律追責。
編輯:cc 綜合自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