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香港。一位商人在古玩市場上,意外發現一件青銅飯盒,飯盒古樸精美,歷史氣息斑駁而生,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商人以200萬高價買下了青銅飯盒。
買下飯盒后,商人十分高興,又擔心自己“打眼”交學費,便請來幾位專家鑒定,專家們一番“望聞問切”后,激動的幾乎要跳起來。
原來這是西周時期的一種盛飯禮器,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因為銘文上有燹(xiǎn)公二字,因此得名燹公盨(xǔ )。
這件燹公盨上有98個上古銘文,這98個銘文,完整記錄了大禹治水、開辟九州的歷史事件,更讓專家欣喜的是,這98個字字珠璣的銘文,足以改寫歷史。
長期以來學術界一直有關于大禹和夏朝是否存在的爭議,民國時期就有學者認為“大禹是條蟲”,是上古神話,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還有個別外國學者甚至懷疑華夏五千年文明史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要知道如果沒有大禹,便沒有大禹之子夏啟開創的夏朝,更沒有“華夏”之說。而這件燹公盨上的銘文足以佐證,早在3000年前,大禹治水的故事便已廣為流傳,并且深入民間。
經過現代文史專家研究,大禹治水并非簡單的治理水患,而是在治水過程中重新劃分了九州,而劃分九州對華夏影響十分深遠,以至于即使到了漢朝,漢室仍然沿襲著大禹留下的九州制度。
“九州”是中國古代文明發展的一場重要地理變革,而這場變革就是大禹在治水過程中開創的。這件燹公盨的出現,不但證明了大禹治水并非傳說,還將大禹治水的文獻記載至少提早了六七百年。
因此這件青銅飯盒估值至少10億以上,是真正的無價之寶。十分遺憾的是,國內專家多次奔走建議香港商人出售這件燹公盨,但是都被香港商人婉言拒絕了,據說這件燹公盨一直珍藏在香港商人的私人博物館里。
至于這件燹公盨出自何地,又是怎么流失到海外的,今人一無所知。在近現代,我們的國寶文物如洪水般流失海外。那些列強國家的文化間諜,打著文化交流的幌子,借口我們管不好文化遺產,便把我們的國寶據為己有的事件,何其多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