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正義的聲音,讓正義的利劍鋒利無阻。建設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需要更多人的努力。
重慶合川張敢被查:國企“一把手”權力失控與期權腐敗的樣本剖析
一、事件核心:從“國企掌門”到“雙開典型”
2025年4月29日,重慶市合川區紀委監委發布通報:重慶合川交通設備制造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原董事長張敢因嚴重職務違法被開除公職,其涉嫌犯罪問題已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這一案件的特殊性在于,張敢自2025年1月接受監察調查至最終“雙開”歷時3個月。
張敢作為合川本土干部,長期執掌地方交通產業核心平臺,其任職期間主導了合川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基地等重大項目,公司資產規模從2015年的20億元擴張至2023年的85億元。
以下敘述中會使用某地、某公司、某案、某人,這些都是不特定稱謂不要多想。
這里討論的是多起歷史案情,不針對任何人。
為啥要這樣講,就是為了避免有人對號入座。
如果非要問某人是誰,那就是羅翔老師講的法外狂徒張三。
二、“三重尋租鏈”
結合紀委監委通報及關聯案件,某人的違紀違法模式可歸結為三大核心領域:
1. “定制化招標”
“技術壁壘”:某案中某人利用壟斷地位,在招標文件中設置排他性參數。例如,2022年某智能交通信號系統采購項目中,其要求供應商須具備“特定德國認證”,僅3家關聯企業符合條件,中標價高出市場均價35%。
“圍標串標”:某案中某人通過親屬控制的咨詢公司泄露標底,協助特定企業中標。2021-2023年間,其弟名下的“某公司”參與公司9個項目投標,中標率高達78%,涉及金額2.3億元。
2. “卡脖子”
“進度款”:某案中某人以審批權拖延工程款支付,迫使施工方支付“加速費”。2020年某道路改造項目中,某人故意延遲撥付3000萬元工程款達8個月,施工方被迫支付“協調費”200萬元。
“虛增工程量”:某案中某人與監理單位合謀虛報施工進度。2023年某地區某管網工程中,其授意將實際完成60%的工程虛報為95%,提前套取財政資金4800萬元,其中1200萬元轉入個人關聯賬戶。
3. “期權腐敗”布局
“在位施惠,退休收錢”:某案中某人2024年臨近退休時,其突擊審批某新能源充電樁項目,將獨家運營權授予特定企業,約定退休后以“顧問費”形式收取項目利潤的5%。按項目預測,其退休后三年可獲利超600萬元。
“代持資產”:某案中某人通過堂弟代持某商業房產(價值850萬元),并以“借款”名義收受某建材商300萬元,試圖規避財產申報。
某案中某人形成“決策一言堂”。2022年其未經董事會表決,擅自決定投資虧損的某新能源汽車公司,造成國資損失1.2億元。
“業務擴張”:某案中某人任內公司營收年均增長18%,但審計發現2019-2023年間有13個項目未按規定招標,涉及金額9.7億元。
如有關聯者以或漏網者,務必早日投案,這也是唯一的出路。
大數據會記錄下所有的罪惡印跡,不要僥幸。
別人的晚年是兒孫繞膝,他的晚年是大墻鐵窗,那是何等的悲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